图:内地重槌整治医药腐败、揭秘医药行业“54321”回佣模式
一场空前的反腐风暴正劲吹医药领域。落马的医院院长人数不断刷新纪录,诸多医学会议、培训班暂停,三甲医院向药企发函要求开除涉嫌违规的医药代表……诸多新现象表明,医药反腐在向纵深推进。
而多部门密锣紧鼓的“组合拳”,则显示出了中央统筹部署推进的强大力度,以及动真碰硬的坚定决心。国家卫健委、公安部等十部门联合开会,开展医药领域腐败集中整治;全国人大常委会初审《刑法》修正案(十二),对在食品药品、教育医疗等领域的行贿犯罪从重处罚;中纪委部署集中力量查处医药领域腐败案件,并强调“受贿行贿一起查”;国家医疗保障局启动全国范围全覆盖的飞行检查。投入力量之大、动作频率之高、涉及范围之广,前所未有。
医疗是关乎民众健康的基础民生保障。然而,多年来,看病难、看病贵也是老百姓意见非常集中的民生痛点。把脉个中问题,其病灶之一就在于医院与药企相关勾结,进行利益勾兑,推高药价,攫取好处,而将代价转嫁到患者身上。这一乱象,既污染了医疗服务,也令药品行业陷入畸形发展。
2018年机构改革,组建国家医疗保障局,把守前端关口,通过统一谈判、集中采购,为降药价作了大量工作。但在末端环节,相关科学评估与监督制约机制的缺失,让一些医院管理者滥用决策权、裁量权,大肆谋取私利。如云南某医院用3500多万人民币的天价,采购一台进价1500万而且并不实用的仪器,仅院长一人就从中收受回扣1600万。原本负责治病救人的医生,自身却成了“病人”,“白衣天使”异变为“黑心蛀虫”。
此次医药反腐行动,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之势,向痼疾开刀,聚焦“全领域、全链条、全覆盖的系统治理”,贯通药品的生产、销售、采购、临床使用等。重拳打虎拍蝇是手段,更重要的是能够根除“病灶”,改革一些监督机制“牛栏关猫”、不够细化、难以有效落实的问题,切实扎紧制度笼子,扫除寻租空间和灰色地带。这对于澄清吏治、改善民生福祉、优化相关产业发展,将是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