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北京观察 > 正文

北京观察 | 养老金融“大文章”如何着笔?

2023-11-02 04:03:30大公报 作者:马浩亮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首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浓墨重彩擘划了未来要做好的五篇大文章,包括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每一个对应顶层战略,如创新驱动发展、生态文明、共同富裕、数字经济。相比而言,养老金融的公众认知度最低。此番首次跻身为金融支柱之一,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

  其最直接的原因,则是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截至2022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2.8亿,占总人口的19.8%。与此同时,去年出现了60多年来首次人口负增长。人口基数规模大、老龄化速度加快、负增长时代到来等多重因素叠加,加剧了全社会的养老压力。

  在现行的政府、企业、个人“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中,后二者发展滞后,而政府性养老基金的可持续性面临严峻挑战。但另一方面,大批商业银行在养老体系中参与程度低,从储蓄向养老资产转化渠道不畅。发展建设养老金融市场更加刻不容缓。

  中央此番将养老金融纳入“大文章”,最重要的着笔之处有二。其一就是创新养老金融产品。当前,畸高的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2023年9月全国居民存款余额达到128.5万亿人民币,而2019年9月尚不足80亿,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市场缺乏优质金融产品。楼市“房住不炒”去泡沫、去金融属性,而股市相对低迷,储蓄无处释放。

  养老金融市场的哺育,需要将储蓄存款转化为具备养老功能的金融产品,并以政策来打通金融与社保、财税、医疗等各环节的全链条,从而作为新支柱支撑更为稳固的养老保障体系,兜底基本民生。

  其二就是加大金融对养老产业的支持力度。中国养老产业规模到2030年有望达到22万亿。中央已出台《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打造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充分发展、医养有机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国家发改委已鬆闸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兴办养老机构。以优质金融服务来匹配分级精细化的养老需求,这将是金融业的新赛道,也是重大使命。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