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北京观察 > 正文

北京观察 | 锻造有韧性的中美关系

2023-11-15 04:03:23大公报 作者:马浩亮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从10月底王毅外长访美提出“重返巴厘岛,面向旧金山”,到本月初各大央媒密集发声“重返巴厘岛,通往旧金山”,如今随着习近平主席赴美,中美关系正式进入旧金山时间。上周,美国财长耶伦在与中国副总理何立峰会面时表态,两国应建立“有韧性的开放沟通渠道”。这句话代表了美方有识之士的眼光,亦符合中方的一贯主张。实际上,推进中美关系止跌、企稳、回升,重回稳定、健康发展轨道,关键就在于韧性。

  近些年,在中国的内政外交等各方面,韧性都是一个热词。国内,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大、腾挪空间广;对外,中国正式提出“推动更加包容、更加普惠、更有韧性的全球发展”的理念倡议。对于发展中美关系而言,这是底气,也是方向。习近平主席此番赴美举行中美元首会晤,从战略维度对双边关系进行顶层设计,寻求与扩大共识,将对各层级对话形成统驭引领,进一步锻造韧性。

  据美企透露,中国本月上旬从美国采购了三百万吨大豆。此举展示了改善双边关系的诚意。“豆争”曾是中美贸易战的主战场之一。几年来,作为全球头号大豆消费国,中国多管齐下锤炼大豆供应链韧性,包括扩大产能(去年国内大豆产量创历史新高)、促进大豆深加工和消费、开拓新兴豆源市场、推动进口来源多元化。这从一个侧面折射了中国无惧打压遏制的“韧性”成色。

  中美关系要有韧性,关键有二:一是有宽度和容量,二是有灵活性和耐力。就前者而言,双方应尽力扩展对话沟通管道。过去十多天,中美外交政策磋商、海洋事务磋商、军控与防扩散磋商相继举行;此前,中美经济工作组、金融工作组对话也已启动。多管其下的沟通交流,能够为中美关系提供更多支撑,增强抗压能力。

  就后者而言,以机制化对话来增强中美关系的韧性,就是要扩展务实弹性空间,尽快探索建立可高效反馈的危机处置机制,来修复脆弱性,避免动辄针锋相对、剑拔弩张,避免板结凝滞、紧绷断裂。很重要的一点是,美方要切实放下偏见,以理性取代任性,尊重中方的合理诉求和发展权益。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