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北京观察 > 正文

北京观察 | 多尝些菜,少些“菜单论”

2024-04-09 04:03:29大公报 作者:马浩亮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美国财长耶伦此次访华,在高度、广度、深度、厚度都相当饱满,与中国国务院领导、财经部委首长、地方官员、经济专家、大学生等不同层级、不同群体进行了广泛接触,为中美双边接触树立了正向示范。

  尽管中美之间尚存在不少分歧,但耶伦此访值得充分肯定。双方介绍了各自的经济形势与政策,表达彼此的关切,特别是对于产能过剩、经济制裁等问题,进行了坦诚务实沟通。对于关键问题不回避,不对抗。尤为重要的是,中美在“防范脱钩”问题延续共识,这对于下一步继续保持接触和对话至关重要,也是中美加强合作、解决分歧的重要基础。

  耶伦此次依旧展示了好胃口。继去年品尝云南菜之后,这次在广州吃粤菜,在北京吃川菜,并与中国民众进行了互动。在两国关系中,民间外交是源头活水,而官方与民间的跨轨道交流,同样具有“解压阀”的作用。耶伦在繁忙的经贸议程外,借助柔性外交,表达了亲和姿态,为其加分不少。会场之外餐桌上的谈笑风生,也为会议桌上的对话,营造了良好氛围。

  今年2月份,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慕安会上抛出“菜单论”,咄咄逼人地表示“不在餐桌上,就会出现在菜单上”,企图让中国臣服于基于“美国至上”来制定的游戏规则,霸权底色,尽显无疑。若以此类战略要挟与讹诈为出发点,就必然会导致遏制与打压手段的氾滥。

  相比之下,耶伦颇得“四両拨千斤”之道。她曾表示:“和世界各地的人们接触,是工作的一个关键部分,做到这一点的最佳方式,就是通过食物和当地餐馆。”粤菜的鲜甜、川菜的麻辣、云南菜的酸嫩,让耶伦领略了中华美食的博大精深。其实,中国经济、中美经贸合作乃至整个中美关系,何尝不是多种味道融为一体的呢?若一定要同一种配方来烹调食物,只会恶化菜品成色、浪费食材、败坏胃口。

  白宫已经证实,布林肯将在未来几周访华。中方也已明确表达了欢迎态度。布林肯不妨也拿起筷子,多尝尝中国菜。这或许有助于在战略认知问题上,扣好“第一粒钮扣”。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