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北京观察 > 正文

北京观察 | 欧盟“三巨头”访华的节奏

2024-07-30 05:02:41大公报 作者:马浩亮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1月、4月、7月,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朔尔茨、意大利总理梅洛尼,欧盟“三巨头”(EU big three)领导人,依次在三个季度首月访华,形成了梯次衔接。国家主席习近平则在5月份出访欧洲,中欧之间保持了紧密互动。

  法国、德国、意大利都属欧盟最初的6个创始成员国之列。在英国“脱欧”之后,三国位列欧盟经济总量最大、人口最多的前三甲,是引领欧洲前进方向的主要力量。三国领导人访华,都将强化对华经济合作、平衡贸易关系、对接新一轮开放作为重心。这种“用脚投票”,也充分表明,中国是机遇而非威胁。

  梅洛尼是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之后第一个访华的西方大国首脑。三中全会宣示了中国坚定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将有序扩大商品、服务、资本、劳务等市场的对外开放,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如习近平主席所言,这“为同意大利等各国扩大合作带来新的机遇”。

  同时也应看到,中欧合作也存在一些杂音。本月初,欧盟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开征临时反补贴税。这种保护主义的行为,在欧盟内部也存在极大分歧。相较于德国的反对态度,意大利基本与欧盟委员会步调一致。中国与欧盟主要大国加强接触,尤其是发挥元首外交的牵引作用,是破解症结的重要方式。习近平主席在会见梅洛尼时强调,唯有坚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开放合作,才会带来共赢发展。而梅洛尼也表示,意方反对“脱钩断链”和保护主义,愿深化两国经贸投资、电动汽车、人工智能等领域合作。这为通过对话磋商解决问题创造了良性条件。

  自上台以来,梅洛尼政府推进的是一种相对务实的“等距离外交”路线,在安全和经济、美国与中国之间保持平衡。总体而言,这契合中国倡导的“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主张。梅洛尼这次再度表示,中国在应对全球性挑战方面作用不可替代。面对美国大选的高度不确定性,中国与欧洲加强合作,对于维护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改善全球治理秩序,具有更突出的现实意义。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