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北京观察 > 正文

北京观察 | 防“内卷”才能练好“内功”

2024-07-31 05:02:32大公报 作者:马浩亮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与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改革作出中长期部署相比,7月30日的这次政治局会议,则是注重短期宏调,应对当下经济增长面临的诸多挑战。会议提出:“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这是“内卷”这个流行词汇,首次出现在高层会议的公开文本中。

  竞争是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元素。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通过运行流程和经营布局的优化,提高核心竞争力,来获得更高的收益、更大的市场份额。这种优胜劣汰的良性竞争,能够对企业产生正向的激励作用。而“内卷式”恶性竞争,则往往陷入低水平、同质化重复建设,产能过剩,压价倾销,造成资源错配与内耗,让市场主体陷入疲惫的“泥沼战”。

  譬如,受房地产行业震荡的影响,钢铁、水泥行业需求不足,但产能总量处于高位,导致过剩加剧。去年钢铁行业盈利水平大幅下滑,水泥行业更是连续两年行业利润下跌八成以上。但不少企业依旧开足马力,以“失血性生产”与“自杀式压价”来参与竞争,陷入“越生产越赔钱”的恶性循环。这就是典型的“内卷式”竞争。

  不仅是传统行业,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这样的“封面行业”,同样必须对“内卷式”竞争保持警惕。面对澎湃的行业风口,各路资本争相“烧钱式”进场,新能源汽车品牌层出不穷。汽车业的“内卷”焦虑持续堆积,从卷价格、卷速度、卷配置,直到卷流量、卷老板,“红海”赛道日益拥挤。

  良性有序的竞争,需要企业主动向绿色环保、智能高效转型,与数字经济融合。比亚迪、宁德时代等行业巨头,其竞争力就是建立在强大的创新研发能力上。而钢铁行业的过剩,也有着结构性问题,建筑用钢高度饱和,而工业用钢尤其是高端制造业用钢则依旧需求广阔。

  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列上高层议事日程,显示了中央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鲜明态度。企业依靠创新练好“内功”,开辟“蓝海”,夯实应对周期波动的能力,才是根本之道。而中企通过产业协同,整合优化行业生态,能够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以更强的集体“内功”参与全球竞争。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