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关系史上,“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这一特殊角色,往往在关键历史关头发挥重要作用,比如布热津斯基,比如基辛格。就影响力而言,杰克.沙利文显然还无法与两位前辈媲美,但其任内首次访华所处的关键时间节点,却是丝毫不容忽视的。
拜登政府任期即将届满。充满巨大变数的美国大选,给全世界带来了种种不确定性。然而,沙利文此访,绝非过气的“鸡肋”。从形式上而言,沙利文访华某种程度上是对王毅去年10月到访华盛顿的回访,加上在维也纳、马耳他、曼谷的三次“第三国”接触,双方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内进行了五次对话。这一机制的有序运行,本身就是中美妥善管控分歧的直观体现。
历次美国大选,利用中国话题做文章都是重要的竞选策略。在当下中美两个大国利益交织愈加复杂以及世界秩序持续震荡的大环境下,更是如此。因此,在美国大选前夕举行的这次对话,最突出的意义是充分阐述中国的战略意图与诉求,让美国朝野更进一步清晰理性树立对华认知,压减炒作空间,预防中美关系失序失控,再度堕入“严冬”。
对于此次对话,中方确定了“三严”的基调。即,重点就台湾问题、发展权利以及中国战略安全等,表达严重关切、阐明严正立场、提出严肃要求。这切中过往几年中美关系历经波折的症结。美国秉持围堵打压中国的战略执念,鼓噪、拉拢、拼凑反华小圈子,在台湾问题、南海问题上挑衅踩线,严重危及中国战略安全,在科技、贸易、金融等领域遏制损害中国的正当发展权利。假如美方在这些问题上继续一意孤行,中美关系的前景就难以乐观。
面临的不确定性越大,沟通就越重要。近期以来,中美禁毒合作工作组首次高官会议、中美金融工作组第五次会议、中美外交部第八次国际法磋商、中美气候行动工作组循环经济专家对话启动会密集举行,涉及领域可谓相当广泛。而中美战略沟通则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对具体领域的对话进行整合与指引,来缓释风险,锚定正确方向,保障中美关系不偏离正确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