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北京观察 > 正文

北京观察 | 新经济新科技赋能中非新篇章

2024-09-06 05:02:36大公报 作者:马浩亮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面对世界秩序新变局和全球治理新挑战,站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和非洲“新觉醒”的历史节点上,此次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确立了中非关系新定位,习近平主席宣布将中非关系提升为“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并以“六个现代化”和“十大伙伴行动”擘画了中非关系未来发展的新蓝图。

  峰会的“新”意远不止于此。发展是硬道理,也是中非关系的重要基石。在峰会的主旨演讲、《北京宣言》以及系列会见中,新科技、新能源、新经济等成为亮眼的关键词。譬如“十大伙伴行动”就包括共建中非数字技术合作中心,建设中非农业科技创新联盟,设立中非和平利用核技术论坛等;在《北京宣言》里,中方承诺将扩大在节能技术、高新技术产业、绿色低碳产业等的对非投资规模,发展绿氢和核能。

  历史上,西方国家长期将非洲作为原料来源地和产品倾销地,人为地造成了不少非洲国家经济结构单一、薄弱,经济业态与科技水平滞后于世界,陷入恶性循环,这是制约非洲发展的重要障碍。

  新时代的中非合作,超越了以往以原材料贸易与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传统路径,着眼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向数字、绿色、航空航天等新兴领域延伸,助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优化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这是中非合作的新质蝶变,也为破解全球经济治理开拓了新思路。尤其是中企积极参与非洲5G网络、数据中心、电子商务建设,助推非洲缩小数字鸿沟,将对非洲缩小经济鸿沟产生重要的撬动效应。

  中非贸易结构也在持续升级。去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新三样”对非洲出口同比分别大幅增长291%、109%、57%,显示了中非贸易的强劲势头。秉持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部署,中方在此次北京峰会主动单方面扩大市场开放,并将商签共同发展经济伙伴关系框架协定,为中非贸易投资提供制度保障。这有助于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和韧性,进一步夯实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基石,并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更多确定性。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