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议论风生/中国经济增长依然一枝独秀\张敬伟

2021-10-21 04:28:2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国家统计局10月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231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5.2%。其中,三季度同比增长4.9%,两年平均增长4.9%。从环比看,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2%。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前三季度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发展,主要宏观指标总体处于合理区间,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三季度经济增速回落幅度较大,依然符合预期。首先,7、8月份属于中国夏季汛期,从南到北多地受到暴雨水灾影响,河南郑州等城市遭遇千年一遇汛期。乃至到了秋天,山西有些地方又遭遇暴雨袭击。水灾带来的负面影响几乎贯穿整个三季度。其次,三季度也出现了疫情多点散发的情况,南京、郑州等中心城市又出现局部封城情况,这波Delta变异病毒疫情也拉低了三季度经济增长预期。其三,9、10月份属于生产旺季,但受制于汛期、疫情的负面传导,能耗双控、限电限产对工业生产的拖累,以及外部市场供应链阻断原材料价格攀升以及美欧通胀溢出效应的多重叠加,三季度经济增长动能受到影响。其四,房地产投资和出口出现下行趋势,PPI破10CPI低位运行出现10个百分点的“剪刀差”导致滞胀风险增加。

  第四季度,寒冬来临,全球性的供应不足和需求旺盛的矛盾并未缓解。能源荒、芯片荒已经成为全球难题,甚至弥漫为全球性危机。随着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开放和持续复甦,全球市场供给侧不足、需求端旺盛以及全产业链商品价格高企的矛盾还会加剧。

  制造业遭遇“无米之炊”,房地产迎来秋寒料峭,需求端消费动能不足,预示着四季度经济依然延续动力不足的惯性,经济或将继续下行。

  尽管如此,三季度“成绩单”依然来之不易,而且今年全年经济增长仍然充满乐观预期。

  上述市场难题,并非中国的困扰,而是全球性难题,可谓“全球同此凉热”。

  全球市场供应链阻断,以及由此引发的大宗商品价格和物流成本攀升,是疫情使然,也是经济复甦动力所致。就疫情因素看,除中国外的全球主要经济体采取和病毒共存的“带病开放”,但也潜藏着不确定性风险。此外,今年全球经济持续复甦,各国对大宗商品需求增加,但受制于供应链阻断从而导致全球市场供给侧和需求端的矛盾。

  全年经济维持乐观预期

  简言之,这是疫情时代带来的尴尬市场风景:全球市场出现饥饿式需求但是供应严重不足……这一境况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只有等到疫情完全过去,供应链全部畅通,才会实现供给和需求的整体平衡。不过,到时候还会出现大宗商品价格陡然下降的情况,这是全球亟需警惕的。

  相比之下,中国情况相对较好。疫情至今已近两年,相对全球主要经济体“带病开放”和货币政策开闸放水的强刺激,中国市场基本遏制住了疫情带来的风险,相比全球市场更具确定性和稳定性。随着秋冬季来临,全球市场在第四季度的冲刺季依然面临着疫情来袭的风险。由于中国从去年就确立了“六稳”方针,加之内外双循环加持,中国经济增长更具韧性和可持续性。好有一比,外部市场的矛盾中国和“全球同此凉热”,但抗疫成果和内部市场的稳定性中国要比其他经济体要好许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0月12日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认为2021年全球经济有望持续复甦但势头趋缓,预计全年增长率为5.9%,较7月份预测值下调0.1个百分点。2021年发达经济体经济将增长5.2%,较7月份预测值下调0.4个百分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将增长6.4%,较7月份预测值上调0.1个百分点。IMF预测2021年中国GDP增长8%,较7月的预测值下调0.1个百分点。

  可见,全球主要经济中,今年中国经济增长依然一枝独秀。而且,受疫情形势不稳定,供应链阻断和芯片、能源供应不足和价格高企等影响,全球经济复甦动力有所衰减。但按照IMF预测,相比该机构7月份预测值下调0.1个百分点,明显好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和全球经济放缓的节奏同步。此外,第四季度将迎来“双十一”和年底消费热潮,内需动能提升,全年经济可望维持相对乐观的区间。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