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公布最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LPR为3.65%,较前值3.7%下调5BP;5年期以上LPR为4.3%,较前值4.45%下调15BP。值得注意的是,其中5年期以上LPR下调幅度则超出了10个BP的预期。8月15日,人行公开市场开展4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含对8月16日MLF到期的续做)和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降息10BP。
全球加息,中国降息,确属超预期降息,但也符合市场预期──释放更多流动性稳经济。
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2022年还剩4个月,稳经济任务依然艰巨。7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0%,比上月下降1.2个百分点,位于临界点以下,消费和工业增加值增长不及预期。上半年外贸势头不错,进出口同比增长9.4%,但和去年同期21.4%的增速相比,下降幅度很大。受欧盟供应链转移和东南亚外贸“抢食”,下半年我国外贸引擎后劲不足。投资层面,虽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1%,但是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5.4%。随着大规模减税尤其是留抵退税,公共财政减少,不仅政府要过苦日子,也影响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稳经济失去一剂猛药,受困房企增多也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
消费也受到影响。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0.7%。即使第三季度迎来消费热潮,第四季度还有“双11”电商促销活动,但在全球通胀溢出效应下,特别是不确定的疫情影响,市场预期始终处于弱态势,市场焦虑难以消弭。正因为如此,稳经济措施的系统发力,经济增长依然面临压力;楼市宽松力度很大依然难以逆转颓势,消费刺激力度虽大但消费增速尚未转正。
也要防范楼市资金链断带来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多周期的楼市宏调,皆能避免楼市硬着陆风险,今年1至7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6.4%,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7%,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再创新低。稳住房地产市场,不仅货币政策要给予受困房企适度灵活性,而且政府也要想方设法“保交楼”,防止楼市飞出“黑天鹅”。值得一提的是,也要关注地方金融机构发生存款汇兑风险,防止小问题变成大风险。稳住金融市场,防止金融市场出现风险传导,至关重要。
守住货币政策不“大水漫灌”的底线,又能释放出足够的流动性,发挥货币政策传导实体经济和精准滴灌中小微企业的实效,达到实现稳经济的目标又不引发通胀风险,是一道艰难选择题。中国货币政策不能“大水漫灌”。“大水漫灌”或能刺激经济,但会带来高通胀风险。所以,“猛灌水”和“猛加息”两种极端货币政策手段都须慎用。在此情势下,中国要维持市场足够流动性,提高市场预期,并且将流动性精准定位到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采取审慎的MLF降息形成LPR下调的降息叠加传导很有必要。
这意味着中国货币政策工具和手段更加系统和精准,确保释放出来的流动性,不会弥漫式消耗和跑冒滴漏,能够沿着精准畅通的途径引向实体经济,补上实体经济缺金少银的短板,同时让中小微企业渡过生存艰难期,通过资金润泽市场末端微循环,增加供给侧和需求端原动力,从而倒逼市场大循环运动有力。
稳经济的应有之义
中国通胀风险可控,全年可维持在CPI增长3%左右的温和通胀区间,这给货币政策通过多工具运用释放流动性提供了可能性。除了适度降息,大规模减税降费还要适度进行。此外,人行长期性工具和阶段性工具在内的10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还要继续使用。
总之,超预期降息要实现以下目标:一是让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能够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让其拥有真正获得感而非“吃不饱、喝不足”的流动性饥渴──货币政策流动性要形成流动性涟漪不能变成“撒胡椒麵”;二是要让市场流动性不足的弱预期变强,消解市场焦虑增强市场信心──从MLF降息10BP到LPR调降,凸显“西方加息中国降息”的超预期和逆周期提振作用。年内还要通过多工具多手段方式感受到市场流动性的汩汩不绝。从经济学常识还是全球主要经济体稳经济的举措看,“资金才是硬道理”──确保市场充裕的流动性,让货币传导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的功能增强,才能稳住市场预期和提振市场信心。
全球加息,中国降息,货币政策的超预期,不仅体现中国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自信,也是稳经济的应有之义。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