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议会内外/研究制定“中医薪级表”\陈永光

2023-03-18 04:24:4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过去三年,中医药对抗击新冠疫情的成效显著,成绩有目共睹,深受香港市民欢迎,坊间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更有增无减。然而,香港中医药发展仍有不少阻碍,包括医管局大会中没有中医药代表,难以吸纳业界声音、公营中医服务收费较西医服务昂贵等。

  有见及此,笔者联同民建联党友梁熙议员、陈恒镔议员,吸纳中医药界、学界的意见后,共同发表《香港中医药发展政策倡议书》,希望政府能在政策层面统筹和促进香港中医药发展。

  虽然中医药在香港发展多年,但鉴于长期缺乏完整的发展政策蓝图、缺乏高层次组织推动中医药业的发展,以致数十年来仍未能发挥中医药业的所长。尤其,现时香港中医药的发展主要面对两个问题。

  第一,是在医疗市场上的中医人才白白浪费。此问题的产生涉及不少因素,但当中较值得留意的,是公营中西医门诊收费不一。目前公营服务中的中医门诊收费,较西医昂贵约2.4倍,令经济能力有限的基层市民未必选择中医服务,从而造成“价格歧视”。另一方面,去年中的数据显示,本港65岁或以上人口达152万,占整体人口约两成,即每5个港人,便有1名长者。根据政府预测,2037年长者人口将占整体人口的三成。人口老化再加上公营系统医护人手长期不足,届时本港医疗服务势必面临重大挑战。

  然而,现时香港约8千名注册中医,只有约5.1%在公营医疗系统工作,再加上中西医间价格差异所产生的“歧视”,变相令一班本可参与到公营医疗系统的中医人才白白浪费。我们认为政府应该重视这批人才,建议增设由政府直接营运的公营中医诊所,以及在公立医院设立中医部。我们相信若政府可以善用这股中医力量,必定能够减轻现在和未来公营医疗系统的压力,达到打造“健康香港”的目标。

  第二个问题,则是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有学界代表曾反映,有大学院校去年起,被削减了两成中医本科学生的入学名额。笔者翻查大学联招的数据,发现报读三间大学的中医学士课程人次连续三年录得上升,2021年有402人次将中医学士课程列为联招的“首要选择”,至2022年相关数字升到521人次,增幅达30%。

  中西医“同工不同酬”

  同时,获取录中医学位的都是于公开试成绩较优异的学生,中医学士与内外全科医学士一样,皆须修读6年本科课程。由此可见,中医同样是尖子的热门学科选择之一。政府或教资会没有理由削减任何一间院校的中医学院资源。而且现时注册中医薪金偏低,以医管局三方协作的“中医诊所暨教研中心”为例,中医入职薪金约2.4至2.7万元,较医管局注册护士起薪点少至少一成,与政府医生起薪7万元相距甚远。

  笔者认为,针对中西医目前“同工不同酬”,不只对中医不公,也阻碍年轻中医向上流动的动力,故政府建议制定中医薪级表,长远更应该将中西医的薪酬尽量看齐。其次,政府亦应额外增加中医本科学生学额及增加研究资源,以确保香港中医药界有足够的人才,再发挥香港学界优质科研能力,加强与大湾区内的协作,将中医药推广至全球。

  民建联立法会议员、香港注册中医学会会长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