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议论风生/“撤辣”不会导致炒风盛行\林 森

2024-03-05 04:02:5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上周发表2024-25年度财政预算案,一口气撤销了所有楼市“辣招”,包括特别印花税(SSD)、买方印花税(BSD)和新住宅印花税(NRSD)。取消NRSD后,无论在香港持有多少套房产,再购入新单位都毋须额外缴纳房间15%的辣税。而取消BSD则令内地和海外买家能够以与香港永久居民相同的税率在港置业。另外,业主亦可根据自己的节奏转售物业,在购入物业后两年内转售也毋须额外缴纳SSD。

  有助提升市场信心

  “撤辣”消息公布后,本港楼市立刻变得热闹起来,有物业代理出现“封盘”的情况,有业主将自己放售房屋价格提高了一百万元,也有买家立刻拍板与卖家签订买卖合约锁定心仪单位;预算案公布的次日,甚至有投资者大举入市,一口气购入某个新楼盘10个单位。预算案公布后首个开卖的楼盘也迎来了开门红,首轮销售138伙,截标收到4330票,超额认购30倍。

  楼市一夜回暖,令人仿佛有时光倒流之感。2008年香港刚经历金融危机后,股市楼市惨淡,市民信心不足,中央体恤香港的情况,以“组合拳”方式出台14项挺港措施,结果不到一年时间股市和楼市先后触底反弹,并展开了长达十馀年的升浪。后来因为新的情况,特区政府分别在2010年、2012年和2013年推出各种“辣招”以抑制楼市炒风。

  弹指之间已过了16年。这期间特区政府推出SSD、BSD和NRSD的底层逻辑其实都是限制本港房地产市场的流动性和提高非本地买家的准入门槛,以防止过度炒楼和投机。多年来特区政府对于楼市的调控思路始终是避免房地产市场出现泡沫,以维护特区的金融稳定。今次全面“撤辣”,出发点也是增加房地产市场的流动性和降低交易成本,阻止楼价持续下跌损害本港经济复苏和投资者信心。

  那么此次“撤辣”之后,是否意味着本港房地产市场再次回到政府极少干预、纯粹依靠市场调整的时代?非也。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日前在接受电台访问时表示,会密切关注“撤辣”后楼市发展,并强调此次不是彻底废除了SSD、BSD和NRSD,而是将其税率调整为0,换言之,如果楼市再次失控,特区政府可随时恢复征收SSD、BSD和NRSD。

  取消BSD后交易成本大幅降低,是否会吸引本地投资者或非本地居民入市?撰文期间,笔者在报刊担任编辑的朋友告诉我,他在深圳的友人听说“撤辣”后有来港买楼投资的打算,因为港楼有相对不错的租金回报率。

  有市民担心“撤辣”后本港楼市会再次出现强烈炒风。然而,过去16年的市况变化,投资者对香港房地产市场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与2009年比较,现在房地产投资者有更丰富和多元的境内外房地产投资经验,在港投资更加谨慎。交易成本的降低不等于需求的增加。事实上,本港现时有2万多个一手楼货尾遍布港九新界,撤销SSD后又让9万多个半新楼的二手单位一夜松绑,政府在未来五年内依然会持续供应土地,充足的供应让楼价难以在短期内非理性上升。

  楼价难再非理性上升

  因此,除了全面“撤辣”以拉动本地和外来购买力之外,特区政府也要重点关注如何使香港居民能够负担得起房价。预算案在全面“撤辣”的同时,还放宽了压力测试到每月供款不可超过淨入息的50%,并要求金管局调整按揭成数,将价值在3000万港元以下的房屋的最高贷款比率一次性统一提高到70%,对于价值在3500万港元以上的物业将改为60%。这大幅减轻置业的首期成本。

  对于还未置业、预算目标在1000万内的本地年轻人,以及希望“换楼”、预算目标在2000万左右的家庭来说,购房首期所需资金减少,而可以获得的贷款额款相对提高,让更多的人可以选择住得更大、住得更好,这是在现实层面助力更多本港市民“上车”和改善居住条件的良策。

  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人文及法律学院课程主任、中国执业律师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