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议事论事/美威胁制裁中资银行是色厉内荏\成 杰

2024-04-24 04:02:4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在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华前夕,美媒4月23日报道称,美国正在起草制裁措施,威胁切断部分中国的银行与以美元为主的全球金融体系的联系,并称目的是“借此阻止中国对莫斯科军事生产的支持”。显而易见,这又是美国当局玩弄的一套把戏,意图抹黑中俄正常贸易关系、甩锅美国援乌失败的事实,并为布林肯访华增加“要价筹码”。然而,制裁银行是一把“双刃剑”,更是一场“金融战”,且不说美国有没有这个底气,即便真的执行,受损更大的难保不是美国自己。

  “甩锅”中国的强盗逻辑

  《华尔街日报》指,自布林肯2023年访问北京以来,中国军用商品的出口激增。该报引述美国官员说,中国的援助使俄罗斯能够重建其军事工业能力。报道还称,在布林肯将往中国之际,美官员希望能以“无法进入美元计价的国际支付系统的威胁”以及“与欧洲贸易关系恶化的风险”说服中国改变政策略。美官员称,如无法说服中国限制其对俄相关出口,针对中资银行实施制裁也是一种行动升级的选择。

  在政要出访前放“狠话”,是美国当局惯用的伎俩。但与以往多有不同的是,美国务卿此次访华既是落实中美元首共识的具体举措,更是美国有求于中国的实际表现。众所周知,在大选年底将举行的情况下,拜登政府面临外忧内困,尤其是深陷俄乌冲突,既失国际声望更失国民支持。为求脱困,民主党日前强行通过608亿美元的援乌法案,不料进一步激化两党恶斗。正因如此,拜登既需要中国在经济上的“背书”,也需要中国在援乌政策上的“背锅”。

  通过抹黑中国和俄罗斯的正常经贸往来,一方面可以为援乌法案寻求“正名”,潜台词是:你看,俄罗斯有中资的资助,军事产业不断巩固,乌克兰没有美国援助必死无疑;另一方面则是为美当局其他方面的“诉求”漫天要价,潜台词是:你看,美国已经掌握了中俄“黑材料”,你要答应我要求,否则我要来恶的。

  显而易见,这是典型的强盗逻辑。正如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方坚决反对美方自己拱火浇油,却对中方甩锅推责的这种虚伪做法,中国同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各国开展正常经贸往来的权利不容侵犯,将坚定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

  必须指出的是,从来没有所谓的“中国军事支持俄罗斯”,有的话美国早就拿出证据,又岂会两年内毫无“建树”?事实是,俄罗斯在遭到西方全方面制裁后,只能选择与中国进行贸易。2023年中俄贸易额高达2401亿美元,较2022年大幅成长26.3%,达历史新高。中国连续14年稳居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也就是说,2019年中俄设定将贸易额于2024年翻倍至2000亿之目标已提前于2023年实现。中俄贸易越是紧密,对美国也就越是不利,这正正是美国当局“污名化”的根本原因。

  另一方面,从美国媒体报道内容来看,所谓的“制裁中资银行”,只是“一种升级选择”,也就是说,是一种可能的选项,美国当局并没有“说实”。为什么没有“说实”?因为美国没有证据,更没有底气,一旦实施此类制裁,无异于打响“金融战”,对中国利益固然有重大损害,对美国自身何尝不是一场灾难,美国承受得不起?

  正如有美国学者指出,将中资银行剔除SWIFT是把“双刃剑”。首先,在于美国的优势就是全世界的公司都希望使用美国的金融系统,使用美元,这对美国是有好处的。但施加制裁会让外国公司,不仅仅是中国公司,在美国做生意或是使用美元之前三思。这对于美国的金融系统主导地位是不利的。

  威胁不成反像是“示弱”

  更重要的是,欧洲已被乌克兰问题弄得焦头烂额,美国若要全面切割中资银行,势必动到欧洲国家的利益,会否支持是个极大疑问。而中国本身已有CIPS的银行结算系统,虽然规模无法和SWIFT相比,但正如华为的鸿蒙系统一样,始终会有壮大的一天,一旦如此,那么美国在世界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也将荡然无存。

  美国当局一边推出大规模援乌法案,一边又对中俄正常的经贸往来进行无端指责,这种做法极为虚伪,也十分不负责任。布林肯此次访华,是中美落实两国元首旧金山会晤共识,维持对话、管控分歧、推动合作、加强国际事务协调的一部分,而不是美国“逞兇”、“发恶”机会。美当局威胁不成,反更像是“示弱”,色厉内荏罢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