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新闻背后/同心同德 为良政善治作贡献\梅若林

2024-05-09 04:02:5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自特区完善选举制度、“爱国者治港”原则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后,行政立法关系较以往得到极大改善,立法会议政效率得到极大提高,这都是市民有目共睹的事实。但最近却有议员突然“怀缅过去”,称以往的议会模式“好玩好多”,又形容现时议会“太多一致声音”云云。即使这番说话未必出于恶意,但实际效果却易造成误解甚至内部分化,对香港发展有害无利。现时正是香港踏入由治及兴的关键时期,更需要特区政府以至立法会议员团结一致拚经济、谋发展。

  据报道,有议员日前接受媒体访问时,形容现在的立法会太多一致声音,称议员无人再提出挑战、无人敢问规程问题、无人敢质疑、挑战主席云云。

  事实是否如此?当然不是。远的不说,最近如政府预计在8月实施的垃圾收费计划,就不见得90名议员全部赞成。由政府提出垃圾收费开始,到“先行先试”阶段出现的各种问题,不少议员都认为计划应该再度延期或索性搁置。对于明显有问题的政策,议员们仍然承担起作为代议士的责任,明确提出批评和反对意见,有时甚至是火花四溅,绝非只是一味赞好。

  勿曲解特首的合理质疑

  即使是今年3月《维护国家安全条例草案》在法案委员会进行审议时,各委员也不是机械式地对政府的草案表示同意。合共近50个小时的马拉松式会议、提出近2000条问题,足以证明议员并没有选择做“橡皮图章”,而是由始至终秉持着应问则问、应改则改的态度。虽然议员们一致同意《维护国家安全条例》立法,却不代表整过立法过程完全没有尖锐的提问和辩论交锋。

  这位议员又称现届政府没有像以往那样容易接受批评。其举出的例子是早前在行政长官互动交流答问会中,有议员曾向行政长官李家超批评政府对港人关心不足,质疑其“亲无纳税的小红书账户,远离真正纳税的香港人”,被李家超反驳以挑拨矛盾的方式宣传是迂腐且危险,令人联想到黑暴的“软对抗”和“反动力量”。

  其实光就字面上看,当时李家超并没有禁止议员批评政府,大多只是对有人的用词有所不满,同时亦有就政府对香港市民关心不足的质疑作出回应和解释。而且换个角度想,这不正是那位提意见的议员想看到的“对撞”吗?难道只能由议会批评政府,不准双方有来有往才是好做法?

  再者,这位议员又提到过去的立法会像“英国西敏寺式”多互动,“开心又新奇好玩,可以古灵精怪,问到很多资料”。其实,这位议员应该知道,以前那种所谓“新奇好玩”的议会文化,孕育出一堆“为反而反”、泼妇骂街式的粗鄙闹剧,“英国西敏寺式”的议会文化,还衍生出“拉布”、肢体冲突等恶劣行径。包括这位议员在内,不少人都亲身经历过以上种种,应该感受至深。

  不能用老眼光看新形势

  完善选举制度后,第七届立法会也只是运作了两年多,对于新制度、新风气,新议员,仍有很多地方需要重新适应,需要时间建构新的议会文化。新一届议会尚在“现在进行时”,这么快便公开挑刺,甚至“缅怀过去”,有失公允,莫名其妙。

  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主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夏宝龙在上月“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开幕典礼的致辞中,指出香港由治及兴本质上就是一条创新变化之路。大家不能用昨天的老眼光看待今天的新形势,不能用昨天的旧思维解决今天的新问题,需要团结一致向前看;更强调要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幹前人没有幹过的事情。

  不管什么人,对政府以至议会有意见都不奇怪,只要是为香港好、出于善意都应该听,但如果不顾效果、不分场合、不理身份讲一些不负责任的话,就不值得鼓励。新时代下的香港从社会各行各业,到特区政府、立法会,都必须积极求变才能开辟发展新道路,要“说新话、幹新事”,就不能沉浸在过去。尤其现时外部势力仍无所不用其极地试图打击香港,香港比其他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团结,作为立法会议员,更应以身作则,为良政善治多作积极贡献。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