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新民政道/加强儿童及青少年精神科专科人手\陈建君

2024-06-20 04:02:5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学生的精神健康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本月初,大埔区一名男学生疑在校舍内自寻短见,由救护车送往医院治理;事发10天前,同校一名中五男生于校舍高处堕下,送院抢救不治。两周内发生两宗怀疑学生自杀事件,实在令人担忧又痛心。

  对校方而言,当务之急自然是疏导校内学生的情绪,同学面对同侪接连自寻短见,必定出现不安情绪,一定要避免这个氛围蔓延下去。我认为,有关工作不能单靠学校,教育局需尽快安排专业人员,协助锁定区内一些高危学校、小区或小群体等,详细分析“出了什么事”,才能对症下药。

  特区政府于去年12月推行以学校为本的三层应急机制,截至今年3月,医管局精神科接获168宗校长转介个案及75宗校长电话查询,紧急个案约占3%,半紧急个案占四成,其余属稳定或已接受医管局跟进。

  新民党一直关注港人的精神健康,青年人是香港的未来,我们更有责任关注他们。但医管局的专业资源有限,只能应急,教育局能够为校长及老师提供的专业支援亦十分有限,情况令人忧虑。

  医管局数据显示,接受各医院联网治疗的精神病患者人数按年上升,2023至2024年度,患者增加至约30万人;而截至去12月,医管局辖下只有403名精神科医生,平均每名精神科医生跟进744.4名病人。尽管精神科医患比例已有所改善,但不少病人仍然需要花费长时间轮候求诊。

  究其原因,精神健康服务人手的培养速度跟不上社会需求。卫生署、社署、教育局实际聘用的临床心理学家数量都少于编制。医务卫生局实在有必要迎难而上,尽快增加精神科医生及临床心理学家人手,并研究培育更多儿童及青少年心理学方面的专才。

  此外,关爱队扎根社区,较容易接触潜在个案。今年3月,特区政府启动“支援长者及照顾者先导计划”,让关爱队协助识别有需要的长者、照顾者,继而转介至社会福利服务单位跟进。此计划无疑是向前迈进了一步,不少精神病患者未能察觉或不愿到精神科求诊,社区内若多了数十双眼睛协助识别,或可阻止一些悲剧发生。

  学童精神健康问题不容忽视,我建议待计划运作成熟时,可进一步加强对关爱队的培训,除了善用“陪我讲”等现有平台外,还可考虑增加资助,聘请正攻读精神科、临床心理学的学生参与家访等关爱活动,以识别及转介更多潜在个案,预防悲剧发生。

  作为大埔区议员,我将持续跟进,包括与区内学校保持联系,了解他们的需要,并与新民党立法会议员携手促请当局在政策层面加强对校方的支援。也会研究地区层面能否增加关怀措施,多聆听他们的心声,做青年的知心人、引路人。望莘莘学子保持身心健康,在香港这个家快乐成长!

  新民党大埔区议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