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议会内外/宠物经济前景广阔 香港可引领湾区宠服标准\陈克勤

2025-01-24 05:01:5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饲养宠物在香港越发普遍和流行,不少主人视爱猫或爱犬为子女百般呵护。据政府统计处的数据显示,全港超过24万住户有饲养猫或狗隻,占所有住户的9.4%,合共超过40万只宠物猫和宠物狗。疫情期间市民孤独感加重,这也引致宠物相关服务的店舖“逆市上升”,蓬勃发展。与此同时,越来越多市民饲养宠物,也衍生出人宠共融空间不足、产品规格不规范、医疗服务可提升等问题。笔者认为,政府可引导鼓励宠物经济的角度出发,进一步细化宠物行业的监管法规,为相关的产品、服务制定标准,使宠物服务业在港健康有序发展。

  内地宠物市场爆发式增长

  根据彭博智库(Bloomberg Intelligence)的报告,全球宠物相关产业预计将于2030年达到接近5000亿美元的规模。这一增长主要由于宠物拥有率的提升、宠物食品销售的扩大、健康和福利领域的增长,以及宠物人性化趋势的推动。

  内地宠物经济市场的增势更是凌厉,内地一家咨询机构发表《2023-2024年中国宠物行业运行状况及消费市场监测报告》指出,2022年内地宠物经济的产业规模突破4936亿元人民币,预计2025年将激增至8114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8%,远超全球平均增速,显示内地宠物经济正步入爆发式增长的高速发展期。

  在当今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中,尤其是晚婚、少子化乃至不婚成为风潮,宠物成为了不少人的精神寄托、生活伴侣和排解孤独的出口。越来越多的饲主更把宠物当作家庭成员般对待,宠物的角色已不再只是陪伴者,反过来又促使人们给予牠更细致和贴心的照顾,由此催生了潜力巨大的宠物经济。

  当今宠物市场需求“拟人化”催生两个突出的新趋势。一方面,对宠物相关产品和服务的高端需求迅速增长。另一方面,随着宠物相关需求的迸发,市场上涌现越来越多专门从事宠物经济的企业,而且业务种类五花八门、日趋多样化。

  不仅从数据分析方面体现出宠物经济巨大的潜力,无论是香港还是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都出现了许多宠物美容店、宠物诊所、宠物用品专门店,相关的网上商店也是大行其道。与此同时,在社交媒体上,宠物相关的账号内容亦十分受欢迎,掀起宠物训练、饲养的带货潮。但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也因不规范带来许多问题,时常引发社会争议。宠物家庭消费者亦对水平参差的服务感到困扰。故此,香港可以用好自身多方面的优势,在大湾区内起到标准引领作用。

  目前而言,本港有关宠物行业监管的法律法规,只有《兽医注册条例》对于兽医注册、执业、专业失当的投诉和处理机制相对完善,但在宠物美容、宠物酒店、宠物食品安全等方面则缺乏有效的规管,消委会亦接获不少关于宠物美容、宠物酒店、宠物善终,甚至是宠物移民服务的投诉。

  因此,笔者认为,特区政府可与业界沟通,牵头制定具前瞻性的宠物行业标准与规范。例如,香港在食品安全方面一直保持较高水平,相关部门可与宠物业界研究,制订宠物食品安全的标准和认证,让消费者在购买时更有信心。

  另外,香港有宠物相关的商会、非政府组织,有一定数量的宠物训练专业人士。香港宠物产业发展亦可从此方面入手,由行业建立较为专业化的训练方式和标准,将其打造成为行业宠物经济的一块新招牌,令香港成为宠物服务产业的创新策动源和输出者,向大湾区内地九市及其他内地城市,输出高端宠物服务与相关先进经验。

  缩短检疫期便利宠物跨境

  而随着大湾区人员交流越发频密,香港社会亦开始探讨减少宠物过境的检疫期。较长的检疫期不仅不便于宠物旅游的发展,亦催生出宠物走私等灰色产业。但为要控制狂犬病等现实需要,短期内缩短检疫期的安排难以成行。

  笔者认为,香港可在宠物经济的各方各面发挥引领作用,带动大湾区实现宠物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推动建立更加严格、卫生、健康的宠物服务环境和标准。只有做好上述工作,探讨宠物更便利跨境的政策条件才能较为成熟。

  无论从经济效益、城市形象、市民需求等角度考虑,发展宠物经济,建立一个更加宠物友好环境的城市,是香港作为国际大都会应该达成的目标。笔者期待政府能够连同业界展开研究,推动宠物经济在港更加健康蓬勃发展。

  民建联主席、立法会议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