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受全球经济利益分配格局重塑、国际力量对比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多国政局动荡不安、社会分化的趋势日益凸显。各国间围绕贸易、安全等议题的冲突频频发生。这些都令已持续数十年的新自由主义全球化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全球经济与金融的发展轨迹和地缘政治的格局演变也都进入了调整期。在此背景下,香港所积累的历史优势、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同时还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
全球变局对国际金融中心的结构性冲击
作为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香港一直都是亚洲重要的物流及金融枢纽。回归以来,香港凭借着领先的金融政策、一流的人才,以及极具竞争力的税收等制度,汇聚了过千家国际金融机构,成为国际性的枢纽。踏入历史机遇期,香港把握契机,积极为国家经济和全球经济增长赋能。虽然近年来香港传统金融市场发展面临各种挑战,主要金融数据增长乏力,但香港正身处时代浪潮中,不仅大有可为更应大有作为。
全球贸易格局正在发生结构性变革。金融网络作为全球经济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是建立在生产网络和贸易网络之上。全球贸易格局的演变导致国际金融体系受到来自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的影响。同时,这种多层次的联动效应,也将重构香港的运转逻辑与发展轨迹。
从微观生产要素视角出发,全球老龄化趋势与生产要素的错配构成贸易生产挑战。发达经济体凭借雄厚的资本与先进的技术在贸易格局中占据优势地位,但面临年轻劳动力匮乏的问题。而年轻劳动力主要集中在资金相对匮乏、创新能力较弱的发展中国家。这种结构性的矛盾难以轻易化解。资金、技术及劳动力等关键生产要素的跨境流动遭遇阻碍,不仅严重限制全球经济的增长潜力,还进一步加剧国际收支的不平衡状况。
从中观维度审视,全球产业链布局正在经历地缘政治驱动下的深度重整。近年来全球性的重大事件正在加速这一进程。在面对效率与安全的两难困境时,各国普遍倾向于优先强化供应链安全,从而推动全球价值链向自主化、区域化及多元化方向演进。
美国积极推动产业回流战略,欧盟着力构建战略自主的供应链体系,东南亚地区则凭借劳动力成本优势承接制造业转移。这种趋势不仅改变了全球资本流动的方向和结构,还引发国际金融中心的繁荣更迭。正如新加坡近年金融业的繁荣与全球产业链重新布局下相邻国家在承接产业链转移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密切相关。同时,长期以来被学界所关注的Chimerica(中美共生体)的生产消费模式,如今正面临着结构重建,这将削弱香港作为中美两国产业资本流通枢纽的地位。
最后,在宏观维度,国际货币体系正面临历史性变革。贸易体系作为货币体系的基础支撑,前者的变化也将动摇后者的深层架构。新兴大国经济地位与货币地位的结构性失衡,成为推动货币体系变革的内生性动力。目前,国际货币发行国依靠自身的网络外部性、国际金融制度惯性以及货币伙伴国的支持,形成强大的锁定效应。“锁定”现状与推动“改革”的两种力量,可能将在中长期内持续竞争,而且激烈程度日渐上升。同时,数字时代新型数字货币的跨境应用、区块链技术的结算创新和人工智能等新兴行业的涌现,也为香港带来转型的需求与压力。
香港金融业的核心优势与未来展望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香港可借自由的资本流动制度、粤港澳大湾区的独特优势,以及作为文明与资本交流桥梁的中介角色,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第一,香港拥有全球领先的自由资本流动体系。自由的货币政策允许国际资本在香港境内得以自由流动,无论是外资的涌入还是本地资本的输出,均享有高度的灵活性与便捷性。这一政策的实施,使香港成为连接内地与外国投资者的桥梁与纽带,既确保外资的顺畅进入,为内地引入亟需的资金与技术,又有效维护国家的金融安全,保障资本流动的有序性与稳定性。
在当今国际经贸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中美竞争日益加剧的宏观背景下,香港可凭借高效便捷的通关政策促进贸易自由化,以高度开放的资本账户体系及极低的准入标准支持投资自由化,共同巩固香港作为资本自由港和持续巩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第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香港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提供战略支撑。作为传统金融强项,香港在制度开放性和市场灵活性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相较于美国旧金山湾区等其他世界著名湾区,香港在实体产业支撑金融发展方面存在明显短板。深圳等新兴城市作为大湾区的核心引擎,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积累优势,为金融业发展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与市场需求。这与香港领先的金融业形成结构性互补,特别是在并购重组、风险投资、资产证券化等专业领域。同时粤港澳大湾区也可借此机会发展科技金融新业态,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全周期的新型金融服务体系,推动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实现多方共赢发展。通过“制度优势+产业深度+创新协同”的转型路径,香港将实现从传统金融枢纽向更能满足科技革命需求的综合型金融中心转型。
第三,在文明交融层面,香港可扮演文明与资本交流桥梁的中介角色。普通法体系、双语优势与跨文化治理经验,都是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重要的基础。香港背靠祖国,拥有庞大的市场,既能将国际金融资本转化为助力内地与自身发展的动力,亦能将国家的发展经验转化为易于他国理解的制度语言。
香港依靠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市场,构建起连接东西方的资本循环体系。一方面,香港将国际资本引入内地助其获得丰厚的资本回报,另一方面,又为国际资本市场提供人民币计价产品以满足全球投资者多元化的资产配置需求。双向资本流动机制不仅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入制度型开放新阶段,更在国际货币格局的重塑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人民币渐进式国际化的道路上,香港将迎来数十年的发展机遇期,享受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与制度红利,为香港长期稳定繁荣提供保障。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球经贸格局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背景下,香港与世界互动的模式也或将迎来重大转变。然而,全球生产、贸易与消费网络的构建非一朝一夕,香港占据的重要地位绝非轻易就能被雨打风吹去。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香港的作用显得愈发重要,不仅将继续扮演东西方,尤其是中美两大国之间的重要沟通桥梁,更将成为一个日益强大、具有更广泛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的独特代表。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专业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