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旅发局昨日公布今年第一季度旅游业“成绩单”。数据显示,共有约1220万人次访港,按年增9%,再创疫后季度新高。旅客量的大幅增加,一方面说明香港“盛事经济”取得了显著成效,更证明了即便遭受各种抹黑攻击,香港作为区域旅游枢纽地位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不断得到巩固提升。
如果细化旅客来源,内地旅客无疑占了最主要部分,但其他地区旅客同样录得大幅增长。例如,日韩等短途市场按年增幅达三成或以上;美、加、澳洲等长途旅客亦录得双位数增幅。数以百万计的外国旅客们,“顶着”西方的抹黑也要来香港,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在健全维护国安制度机制后,一个更安全、更便利、更富魅力的香港,对外国旅客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事实上,继“盛汇超级三月”后,踏入4月份香港将举办更多的盛事。例如昨日开幕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亚太峰会、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香港香山旅游峰会,便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数千名政商界、科技界、旅游界代表参与。本月底还将有香港时装节、法国五月艺术节、太平清醮等不同种类的大型活动陆续举办。
下个月开始便是内地“五一黄金周”,香港又将迎来新一波吸引游客的良机。近年有关部门创新思维,主动与数百名来自不同客源市场的KOL、媒体合作,并透过小红书、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打入内地市场,宣传推介香港,成果值得肯定。但要保持旅客长期对香港的兴趣,最重要的还是更多发掘香港独有的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独特的体验,才能把人气转化为财气,带动整体经济发展。
放眼全球,没有多少个城市能像香港这般,有条件和能力举办如此多元丰富的盛事。作为国家的国际门户,香港的角色现时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擦亮“盛事之都”名片,深化国际交往合作,是说好“香港故事”、“中国故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未来还要继续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