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长官李家超率团一连四日访问浙江,包括政务司、财政司、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创新科技及工业局、民政事务局等主要负责人亦随团访问。23日,李家超访问杭州未来科技城城市展馆,专题展览展示了俗称“杭州六小龙”的核心成果与前沿技术。这些企业涵盖大语言模型、机器人、人工智能、游戏开发和脑机接口等最新科技前沿领域。特首率团访问浙江,并与各政策局负责人重点考察创新科技企业,向杭州“取经”,不仅体现特区政府对发展创新科技的高度重视,更揭示香港经济多元化、创新化发展之路需政府各部门通力合作。
从去年开始,从大型动作游戏《黑神话:悟空》的问世,到DeepSeek(深度求索)的惊艳表现,都令全国其他省市关注这些创新科技企业为何集中在杭州出现;究竟是哪些政策和措施,使得这些企业能够在杭州孵化出令国人为之振奋的科技产品。
邻近的江苏省媒体《新华日报》在DeepSeek新大模型发布后接连发文,分析为何江苏省未能诞生DeepSeek这样的创新科技企业。特首李家超今次率团访问浙江,除了与浙江省领导探讨在各个领域加强浙港间的合作,相信也是希望汲取杭州发展创新科技产业的成功经验,助力香港的创科发展。
借鉴“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理念
杭州能够孵化出“六小龙”,与当地良好的创新氛围、产业生态及营商环境息息相关。在营商环境方面,杭州政府提出了“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服务理念;在行政手续方面,强调要让企业和个人在前往政府部门办事时“最多跑一次”,尽可能地减少企业和个人的行政成本。而在创新氛围和产业生态方面,杭州亦充分扮演“耐心资本”的角色,不仅为吸引到的人才提供衣食住行的支援,亦给予企业足够的耐心,致力打造“包容十年不鸣,静待一鸣惊人”的创业环境。
事实上,如今成长为“六小龙”的宇树科技和强脑科技,早于2017年和2018年便已在杭州驻扎。在杭州政府提供的资金、场地、政策等配套支持下,经过多年的努力才得以“破茧成蝶”。上述在三个重要方面的成功经验,无疑值得香港认真借鉴。
回到香港,作为学研实力雄厚、金融、法律等专业服务发达的国际化都会,香港具备发展创新科技产业的良好条件。而在本届政府抢人才、抢企业以及多项着力发展创新科技产业的政策措施推动下,香港的创科产业无疑具备更加优渥的培育环境。但同时,结合杭州市的成功经验,也可发现政府过往的“小政府”理念,并不利于创新科技产业的发展。香港要拚经济、谋发展、走向产业多元化,不仅需财金部门、创科部门的努力,更需政府全体动员,共同为目标发力。
打破部门壁垒实现“一窗通办”
显然,为创新科技打造适宜的孵化环境,需政府强化服务意识。今年初,夏宝龙主任曾指出,港澳要集中精力拼经济、谋发展、搞建设,必须下大力气建设高效、有为的服务型政府。对特区政府而言,各部门已逐步展现积极性,从自身职能出发为经济发展贡献力量,例如入境处为东盟人士提供入境便利、海关推出货物通关便利措施等。下一步,特区政府需打破部门间职责壁垒,为企业与人才提供更多跨部门“一窗通办”服务,尽可能为其分忧解难,降低行政成本。
另一方面,笔者期望更多政府部门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融入更多产业发展的理念和思维。以环保产业为例,近期政府的“走塑”回收计划便引入生产者责任制理念,善用市场力量培育本地回收企业集群。期望未来政策能更多从产业发展角度出发,推动香港形成更多具科技元素的创新产业。
创新科技产业的形成与发展非一日之功,须长年累月深耕细作、精心培育。“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笔者相信,随着创科发展工作的持续深化,香港创新科技定能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为多元发展开启新篇章。
民建联主席、立法会议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