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政府向立法会提交“简朴房”规管制度的条例草案,计划明年3月1日起展开12个月的登记期,让业主及营运者可开展改造工程,以符合简朴房最低标准,并向政府申请认证。草案平衡了各方利益,符合社会期待,展现特区政府彻底解决困扰香港社会“老大难”问题的决心。
现时全港约有22万个㓥房户,栖身于11万间㓥房,当中部分㓥房存在面积狭迫、不符合消防条例等问题,不仅有安全风险,而且租金昂贵。㓥房问题是历史形成的,也是香港房屋之痛的突出表现,一直备受诟病。但在客观现实之下,全面取缔㓥房不切实际,将㓥房纳入规管,取缔部分劣质㓥房,将那些符合条件的㓥房改造为“简朴房”,为香港房屋问题提供缓冲,是实事求是的做法。
从政府提交的规管条例草案来看,可谓兼顾了各方利益。对业主而言,1年的登记期足以将不合格㓥房改为合格的“简朴房”,且登记费用全免。每项认证费为3000元,有效期5年,但首三年豁免收费,减轻了业主及经营者的顾虑和经济损失。
对租户而言,当㓥房升呢为“简朴房”,不仅居住环境改善了,也有助摆脱负面“标签”。一直有人担心㓥房改造为“简朴房”后,因为数量下降或挟高租金,其实也是多虑。统计数据显示,过去的几年,私人楼租金节节上升,但㓥房租金不升反跌,平均月租由2023年的5500元,下降至2024年的5200元。这实际上反映了在公共房屋供应持续增加、上楼时间缩短之下,压制了㓥房的租金,减轻了租户负担。
本届特区政府履新以来,将解决房屋问题视为重中之重,在拓土建屋方面提出“提速、提效、提质、提量”目标,未来十年公营房屋总供应量达到440000个,超出了《十年房策》提出的308000个单位的目标,即使计及可能的延误,未来十年公营房屋供应量仍会超出原计划的7%至31%,这让大家看到了从根本上解决房屋问题的清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