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已然全方位迈进文化自信的新时代。伴随国力的逐步提升以及文化软实力的增强,越来越多来自中国的文创产品受到世界的欢迎。由香港插画家设计的Labubu玩偶,迅速在世界各地掀起收藏热潮。这样的热潮不能简单地视为“营销策略”的成功,其关键之处在于,它打破了美国和日本统治多年的“文化消费壁垒”,体现了中国文化创新能力的巨大潜能。而香港在这次“现象级”的文创产品“出海”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Labubu的形象破除西方和日本主导的“可爱美学”的常规模式,凭借夸张的五官以及调皮的神情,展现出了一种别具一格的视觉风格,极具辨识度。有评论认为,Labubu审美观念突破了传统束缚。它并非去迎合主流的审美标准,而是提出了具有独特生命力张力的美学观点,让世界认识到中国创新的多样性。
其国际市场上收获的热烈反响,恰恰表明中国创意产品拥有跨文化的情感共鸣之力。从东南亚地区,再到欧洲各处,又从北美一直到中东地区,Labubu都备受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的喜爱。这种自然形成的文化接受,相较于单一的营销策略而言,其影响更为深远且更加持久。当世界各地民众喜爱上这个来自中国的原创角色时,这意味着他们不仅对中国创意产品的欣赏,而且还会对中国文化内涵渐次产生共鸣。
开拓中国文化“出海”可能性
Labubu的成功绝非偶然,它是中国文化创意方面实力发展起来的结果。有评论总结其成功的要素:突破窠臼,追求极致品质;深挖原著,展现文化魅力;重视商业运营,维持高关注度。
过去一年多来,来自中国的文化创新创意产品,不断获得巨大成功。游戏上有《黑神话:悟空》、《绝区零》,电视剧上有《三体》及《藏海花》,动漫有《斗破苍穹》等等,由此产生的中国文化热潮不断升温,山西等地的古建筑,中国的网络小说,甚至是中国的服饰及传统节日,都不断在海外受到较大程度的关注。
可以预见,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创产品“出海”成功,而随着时间的累积,中国文化在海外的影响力也将越来越大。推动这方面发展,对于致力打造中外文艺交流中心的香港而言,可以发挥关键作用。
例如,Labubu的设计师来自香港,虽然早年曾在北欧求学,受到北欧文化的影响,但其设计以及成名却在香港。这对香港是一个新的启示。事实上,长期以来,香港曾是亚洲地区的流行文化中心,从电影电视、歌曲、漫画等等,产出了大量具有世界级的IP;走红数十载的“小黄鸭”就是力证。过去几年,受到“泛政治化”的影响,香港文化发展沉疴不起,如今在完善了维护国安制度机制后,香港去除了恶劣的政治干扰,文化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
香港的优势在于:这里是世界级的国际金融中心,在这里可以多渠道且迅速地获得资金支持,推动事业的发展;这里是世界级的人才集聚高地,一流高校云集,有着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专业人才、创意人才及经营人才,好的创意或产品能够迅速地获得落地及推广;这里更是独一无二的“超级联系人”,更背靠14亿多人的超大市场,与世界保持广泛的便捷的联系,“内联外通”优势突出,东西文化在这里碰撞。
助力中国角色迈向世界舞台
事实上,Labubu的成功,恰恰就是香港优势的独特反映。该公司在香港上市,最受欢迎的产品由香港人才设计,产品在香港“出海”成功,香港角色始终扮演了重要作用。未来有关部门可以制定专门的举措,将支持政策和市场动能有机结合起来,助力中国原创角色迈向世界舞台;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机制,维护好创作人的合法权益等等。如今的形势对香港是非常有利的,关键是能否抓住这一波“时代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