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法令,承认乌克兰东部的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两个自治共和国为独立国家,并与之签署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随后普京下令向上述地区派遣“维和部队”。一些媒体认为,这意味着21世纪以来的地球版图将不得不重新划分,欧洲的政治格局也将被重塑。
当天上午,普京在克里姆林宫召集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并通过电视直播形式,让全球目睹本应严格保密的会议内容,让全世界大开眼界,敢情这类高规格的会议还有这么一种开法。普京此举虽被西方媒体批评有作秀的成分,但他这样做也有自己的考虑:一是要争取俄罗斯人民的支持,通过各位安全委员会成员的发言,让俄罗斯人明白,普京作出这个决定是十分艰难和不情愿的,希望俄罗斯老百姓支持他的做法,并与之共同承受西方制裁所带来的痛苦。二是向世界表明,俄罗斯走到这一步是因为西方国家欺人太甚,已严重威胁到俄罗斯的国家安全,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普京通过外长拉夫罗夫之口向世界表明,俄罗斯不是不愿意通过和谈解决问题,而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核心安全关切三心二意,俄罗斯必须作出反击。三是历数乌克兰的“忘恩负义”,将之推向道德的审判台,普京花了大量篇幅论证乌克兰从里到外都烂透了,“从来没有一个稳定的真正国家的传统”,甚至还有制造核武器的邪念,似乎让人感觉乌克兰被肢解是罪有应得。普京在会议上公开表示,现代乌克兰是由苏联领导人列宁一手打造出来,“不仅是我们的一个邻国,而且是我们自己的历史、文化、精神空间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普京字里行间透着更大的政治抱负,普京从根本上“否定了乌克兰现政权的合法性”。一些舆论认为,俄罗斯承认乌东两个共和国的独立拉开了乌克兰全面战争的序幕。全球资本市场谈战色变,俄罗斯股市首当其冲,亚洲股市无一例外地遭到大规模抛售,唯一坚挺的就是能源股。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表声明,认为俄罗斯的做法是对乌克兰主权的侵犯,希望用和平方式解决问题。欧洲国家的领导人相继发表谈话,对俄罗斯的做法表示谴责,联合国安理会应乌克兰等国的要求召开紧急会议,但俄罗斯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拥有一票否决权,可见联合国的作用将十分有限。
美国总统拜登第一时间签署行政令,下令迅速切断美国公民与上述两个共和国的商贸及投资联系。令人好奇的是,美国政府一直谨慎使用“侵略”两字,毕竟前一段时间,拜登曾用“小侵略”与“大侵略”对乌克兰可能的战争进行了制裁等级的划分,而普京此次行动是否属于拜登最初认定的“小侵略”范畴不得而知,但至少有一点,这两个乌东地区共和国自2014年获得自治地位以来,一直在俄罗斯的势力范围之内,肯定不是美国认定的、真正意义上的乌克兰战争。
乌克兰局势下一步何处去?会不会引发大规模的战争仍是扑朔迷离。目前看有三种可能性:第一,循着“格鲁吉亚模式”,乌克兰局势就此降温。早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当日,格鲁吉亚就曾经向已宣布独立的南奥塞梯地区发动进攻,普京参加完开幕式之后,就急赴南奥塞梯前线,指挥对格鲁吉亚的反攻,最后迫其向俄罗斯求和。2008年8月26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发表演讲,宣布承认阿布合兹和南奥塞梯的独立地位,对格鲁吉亚构成了强力制约。从此,格鲁吉亚加入北约的问题未再提起。如果乌东局势朝此方向演绎,恐怕是国际社会期望的最好结局,西方的制裁也会“点到为止”。
第二种结局是“克里米亚模式”,这意味着这两个共和国通过公投的方式,表达加入俄罗斯联邦的强烈愿望,普京“顺水推舟”,将之并入俄罗斯版图,恰如2014年克里米亚的情形。当然,最近西方国家没少给乌克兰送枪支弹药,乌政府摆出架势与乌东地区武装打几仗也是可能的,但难以变成高烈度的战争,总体可控,这恐怕也是国际社会可以勉强接受的。
第三种战局是俄乌之间打一场全面的“代理人战争”,最后的结果是乌克兰重新回到俄罗斯的怀抱,但因此也付出惨重的代价。普京面对全体国民的讲话,从历史到现实,从政治到经济、从安全到国家体制,对乌克兰作了全面的否定,话说得很重,未来的指向有可能是,普京一不做、二不休,趁着西方国家空前分裂,美国刚刚从阿富汗撤军、尚未从战争阴影中走出来之际,大兵压进基辅,推翻泽连斯基政府,随之对乌克兰政府进行改造,至少让乌克兰不再变成反俄的前沿;之后择机进行“全民公决”,最终并入俄罗斯联邦,从而完成这场世纪“大清算”。
俄罗斯与西方关系走到这一步,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俄长期打压的结果。拜登曾感叹,“从普京的眼里,我看不见他的灵魂”,而一直把拯救灵魂挂到嘴边的拜登,很难猜透普京的心思。可问题是,世界上又有多少人能看懂普京的下一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