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现任总统马克龙不出所料,以领先对手17%的较大优势如愿获得连任,“欧洲乃至世界为之松了一口气”。
在俄乌战争如火如荼之际,欧洲国家当然不希望法国这次大选出现任何意外,此前勒庞被形容为“敌视北约、敌视欧盟、敌视美国、敌视穆斯林、敌视法国基本价值观,普京的同路人”,她一旦当选将意味欧洲反俄统一战线、欧美安全同盟将会彻底瓦解,欧洲无法承受之重。虽然此前民调显示,这次选举的悬念不大,但是舆论还是塑造出“选情告急”的氛围,以鼓励更多反勒庞的选民出来投票,确保马克龙的当选万无一失。
媒体评论认为,这一次马克龙胜选,不是他多么受欢迎,而是因为选民更不喜欢极右的勒庞。就像美国2020年的大选,在反特朗普的共同旗帜之下,美国人选择了拜登是一样的道理。俄乌战争爆发后,马克龙在法国立即化身为“战时总统”,具有了较强的“聚旗效应”,这是马克龙能够成功连任的重要原因之一。
与2017年的法国大选相比,这一次马克龙的得票率从66%下降到58.5%,而勒庞的支持率从34%提高到近42%,这一上一下,反映了法国的民意正在发生悄悄的变化。勒庞已公开表示,将在接下来的6月议会选举中,为“国民联盟”争取更多的政治地盘。马克龙如何应对不断变化的社情民意,直接关系到法国及欧洲的未来。
值得警惕的是,法国国内民粹主义和极右势力的膨胀速度超出了许多人的想像。2002年,老勒庞领导“国民阵线”出战法国总统大选,只赢得17.8%的支持。在短短的20年间,她的女儿玛丽娜.勒庞居然赢得了41.5%的选票,这是法国政治版图的巨大变化,也是法国的危险之处。
披着“反全球化”战袍的勒庞,拥有如此多的支持者,促使法国和欧洲人不得不思考,反全球化是一段插曲,还是代表历史的大方向?俄罗斯与德、法建立如此密切的贸易依赖关系,为什么还会引发冲突?究竟什么样的欧洲政治、经济与安全架构最有利于欧洲的稳定与繁荣?一味地搞北约东扩,逼到俄罗斯的家门口,还是适可而止、彼此保持安全的距离,会更利于欧洲的战略稳定?把瑞典和芬兰吸收进北约,把北极熊逼到墙角,普京会束手就擒、不作反抗吗?
欧洲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也是饱受战争蹂躏的地区,对战争的残酷有着更多的切肤之痛,对和平更应珍惜才是。一些媒体把俄乌之战称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序幕”,这个说法极富争议,但有一点是具有广泛共识的,即这是人类史上的“第一次世界经济大战”,对法国的反噬也是巨大的。
法国大选虽然落幕,但马克龙的新挑战才刚刚开始。马克龙在胜选之后,轻松踏着欧盟盟曲《欢乐颂》,在艾菲尔铁塔前发表了激情演说。但这个欢乐肯定是短暂的,挑战和痛苦将是漫长的。法国的未来在于民众的团结,欧洲的未来绝不是扩大对俄战争。马克龙如何减缓国内撕裂,带领欧洲走出战争泥潭,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与美国一块拱火浇油,对其智慧是个巨大的考验。
马克龙成功连任,至少说明法国的主流仍是全球化与欧洲一体化的同盟军。中国无疑是新一轮全球化的推动者和引领者,更希望在马克龙的引领之下,把《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的审议重新提上议程。当下不少法国人指责,中国要为法国之困承担责任,有关“法国工厂大量外迁至中国”的舆论还在发酵。最令人担心的是,大选之后的马克龙,会不会想着迎合“反全球化”的勒庞势力,并拿中国说事。一旦法国的“反全球化”势力继续膨胀,在下次大选中超出半数,接下来的中法关系、中欧关系都将被推入不确定的未来,恰如2017年特朗普上台对中美关系造成的深度伤害一样。
上个世纪60年代,法国的戴高乐主义独领风骚,在发展对华关系方面也是独树一帜,法国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赢得了世界的尊重。马克龙要想赢得欧洲的未来,发展中法关系则是一个很好的抓手。处在十字路口的欧洲以及处于严重撕裂状态的法国,正期待着马克龙的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