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公评世界 > 正文

公评世界 | 法国的清醒与德国的昏睡给世界的警示意义

2023-07-31 04:03:10大公报 作者:周德武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俄乌战争还在继续。尽管非洲和中东国家领导人有意介入,但至少泽连斯基目前兴趣不大。他更大的兴趣是摧毁克里米亚大桥及轰炸莫斯科,以及让包括德国在内的国家向乌克兰提供更先进的坦克、战机和大炮。

  德国最倚重的北溪天然气管道去年10月被炸,迫其只能死心塌地跟着美国一条路走到黑。在对华政策方面,德国也越来越接受美国的提法,今年6月15日抛出了第一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把中国视为“合作伙伴、竞争者和系统性对手”,这份战略还称“中国正以各种方式试图重塑现有的、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越来越积极的要求获得区域优势,一再采取与我们的利益和价值观相抵触的行动,并利用其经济实力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这些表述似曾相识,显然受到了大西洋彼岸的影响。与默克尔时代相比,德国对中国政策两面性和负能量的定义,是中德关系的明显倒退。

  中德关系回不到过去,但这么快视中国为“系统性对手”还是出乎一些专家的预料。欧洲国家中能保持清醒的领导人已经不多。在默克尔退出政坛之后,人们把欧洲的希望寄托在法国总统马克龙身上。今年4月马克龙访华发出了在台湾问题上不能被美国绑架的声音,强调法国与中国的相似性,即都有自己的脾气和个性,马克龙有关欧洲战略自主的调门越来越高。或许从几十亿美元的澳洲潜艇大单被美国撬走之后,法国人算是被彻底打醒,美国越来越指望不上,与之保持一定的距离是明智的选择。在美国加大拉拢欧洲盟国的大背景下,马克龙在发展中法关系上的态度显然体现了自己的独立判断。一些舆论认为,马克龙曾声称以戴高乐为榜样,看来并非完全是虚言。

  基于法国的自身国家利益,法国的对华政策走出了“独立行情”。这两天,中法两国在北京举行了高级别财经对话,可谓是成果丰硕,达成了20余项共识、57项具体合作成果,小至疫苗开发、化妆品进口,大至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维护金融稳定,以及高精尖产业等战略领域的合作,体现出较高的合作意愿。中法双方强调,在民用核能方面加强合作,共同平稳保质确保英国欣格利角核电厂的完工,推动赛峰航空发动机适航证的颁发。此外,中国欢迎法国参与中方的“嫦娥工程”和“天宫”探测计划;法国还承诺派高级别代表团参加即将举行的第三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等,给欧洲做了一个很好示范。

  反观德国,整个国家似乎越来越迷失方向,把中国崛起视为德国的一大安全威胁,显然没有拎清要害。6月29日,德国今年第二季度GDP的数据出炉了。不出所料,环比增长持平,低于市场预期的0.1%的正增长。此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3年德国是七国集团中唯一负增长的国家。这个曾经欧洲经济的“火车头”正陷入低迷,甚至有可能成为“欧洲病夫”。

  据统计,2022年赴德投资的外资连续第五年减少,已达2013年以来的最低点,大批企业纷纷转往北美和亚洲等地区。德国曾是俄廉价能源的最大受益者。在俄乌战争之前的2021年,德国55%的天然气、50%的煤炭和35%的石油进口来自俄罗斯。俄乌冲突爆发后,禁运俄气重创德国工业。汽车工业长期以来是德国的核心产业之一,但如今优势不再。奔驰、大众和宝马等老牌汽车企业更不愿放弃内燃机,认为电动汽车是昙花一现。这项战略误判让其追悔莫及。尽管德国已开始在电动车领域加快追赶,但已力不从心。

  与此形成反差的是,自去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德国一直紧跟美国不断加码军援乌克兰。早在去年8月,德国国防部就表示,武器库存“几近耗尽”。骑虎难下的德国人被迫从其他国家购买武器援乌,引发国内民众不满。德国国防承包商莱茵金属公司行政总裁帕佩格早前表示,将在未来12周内在乌克兰西部建造一家坦克工厂,生产“狐式”步兵战车等军事装备。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在社交媒体上讽刺:“请把未来工厂的确切坐标发过来!”

  一个国家的崛起首先要突破守成大国的围堵,这是历史的必然规律。一战前的德国曾经做过这样的尝试,却遭到了老牌帝国──英国的打压,结果爆发了一战。受尽屈辱的德国带着复仇的心理,终于把希特勒推到了执政宝座,从而把世界引向第二次世界大战。从这个意义上说,德国在重大的国家战略选择上并不是一个成功者和明智者。幸运的是,二战以后的西德经历了深刻的反思,通过数十年的发展及两德的合并,再次将欧洲变成了德国人的欧洲,名副其实地成为了欧洲老大,但俄乌战争再次把德国推向风口浪尖,迫其不得不重新认识自身的国家安全。至少从目前的表现来看,德国似乎又在朝错误方向滑行,这对欧洲乃至世界真不是一个什么好兆头。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