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由云原生计算基金会(CNCF)和 Linux 基金会联合主办的KubeCon + CloudNativeCon + Open Source Summit + AI_dev China 2024在香港开幕。CNCF 首席技术官 Chris Aniszczyk 透露,CNCF托管了191个开源项目,包括Kubernetes、Prometheus 和 Envoy等知名开源项目,这些项目累计有超过24万名贡献者,分布在全球190多个国家。其中,中国对CNCF项目的代码总贡献量接近100万,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开源贡献国。
本次大会是由 KubeCon+CloudNativeCon、Open Source Summit,以及 AI_dev三大重量级会议组成的综合盛会,为期三天,汇聚了来自Linux 基金会、CNCF、华为、Red Hat(红帽)、阿里云、DaoCloud、微软、字节跳动等企业及组织的 200 多位技术专家、企业代表、开源领袖,将带来140 多场精彩演讲,主题涵盖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平台工程、运营、安全、网络、服务网格、可观测性、新兴技术、生成式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
记者毛丽娟摄
大会首日吸引了来自全球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1000 多名参会者,共同探讨云原生、开源及 AI 领域的前沿进展、核心技术和最佳实践。
开源在AI安全领域大有可为
Linux 基金会执行董事 Jim Zemlin为大会致开场词。他认为,在开源领域,大模型实现了惊人的突破。在人工智能(AI)安全领域,开源技术将会发挥关键作用,为解决人工智能带来的安全挑战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通过共同开发工具和标准,开源社区能够帮助确保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真实性,保护个人隐私不受侵犯,同时致力于打击面部欺诈行为,并致力于消除模型偏见。
为此,Linux 基金会AI & Data 基金会创建了模型开放框架(Model Openness Framework,简写为 MOF)。该框架确定了构成真正完整的模型发布的 16 个关键组成部分,并对这些模块的开放性类别进行了明确定义,为研究人员和开发者提供了指导,帮助他们在宽松许可的前提下,增强模型的透明度和可复制性。
中国在开源领域贡献显着
CNCF 首席技术官 Chris Aniszczyk 表示,CNCF托管了191个开源项目,包括Kubernetes、Prometheus 和 Envoy等知名开源项目,这些项目累计有超过24万名贡献者,分布在全球190多个国家。其中,中国对CNCF项目的代码总贡献量接近100万,成为全球第二大开源贡献国。
中国正在迅速成为全球云原生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和引领者。自2015年以来,中国在CNCF核心项目Kubernetes的贡献排名中始终位居前四,拥有近2600名贡献者,仅次于美国、印度和德国。这些数据表明中国在云原生技术领域的持续投入与影响力。
不仅如此,中国的开源软件社区在规模和技术探索方面也展现出强劲的优势和活力。GitHub社区副总裁Stormy Peters在主题演讲中指出,中国拥有一个充满活力的开源软件社区,汇聚了1100万软件开发者,他们站在开源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
在GitHub上,中国在生成式AI项目的社区规模方面位居全球前十,展示了中国开发者在全球开源软件领域的重要影响。作为全球云计算原生技术社区的旗舰会议,KubeCon + CloudNativeCon今年首次在香港举办。这不仅是KubeCon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对中国在开源领域技术创新成就的认可和展示。这一盛事不仅加强了亚洲技术社区的国际交流,也为全球技术创新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动力。
Clyde Seepersad:开发大模型产品需关注通用标准
近年来,中国不少科企、互联网企业纷纷推出自身的AI工具,如百度和阿里云分别推出文心一言、通问千义的大语言模型,科大讯飞推出讯飞星火大模型。对此,Linux 基金会总经理Clyde Seepersad在本届大会间隙接受记者访问表示,AI发展太快,今天受欢迎的一款AI模型,明天可能就是过时的,而我们的企业又都希望有自己开发出的大模型产品。“需要关注的是,每个企业都做类似的事,但又没有建立通用的标准,对用户和企业来说,长远性的价值就很难具备了。”他特别提醒企业在开发产品时,要注意产品的可持续发展,并思考标准化的问题、考量长远的价值,否则三五年后就没有多大价值了。
记者毛丽娟摄
在Clyde Seepersad看来,可以把云原生技术看成一条高速公路,每一个人都上了高速公路,但是去的是不同的目的地,不同的开发者共同使用了这个平台,但各自有不同的发展方向。
对于云原生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场景,Clyde Seepersad解释,最早是在电商领域、APP Store、
应用商店或者客户服务领域,后来慢慢延申到了5G高速数据传输、AI诊断、机器学习、无人驾驶等领域,这些都需要非常大的算力、大量的模型一起去处理。
与现在相比,以前的计算先在服务器上处理、然后再传到云端处理,而当下,边缘计算和云可以被全部整合起来了,Clyde Seepersad希望,未来技术融合可以做得更好。“在这一点上,无论中国、美国还是欧洲,面临的挑战是一样的。”他表示
Kubernetes将推动AI革命
Kubernetes 最初由Google在 2014 年开源,两年后捐赠给了CNCF。今年正值Kubernetes 发布十周年,这也是一个值得纪念的重要里程碑。
“Kubernetes是第一个进入CNCF孵化器的项目,并且至今仍是贡献者数量最多、活跃度最高的项目。” CNCF首席技术官Chris Aniszczyk在回顾其发展历程时强调了Kubernetes的关键作用:“在过去的10年里,Kubernetes已成为现代应用程序部署的支柱,并改变了创新的方向。它不仅是云原生运动的基石,还迅速成为自动化编排高性能AI工作负载的首选架构。”
今年8月,Kubernetes 迎来了十周年后的第一个版本发布。本次更新包括45项增强功能,显着提升了动态资源分配(DRA)API和设计,使资源信息和请求透明化,并启用集群自动扩缩等功能。此外,还增加了一种新的OCI镜像卷类型,使开发者可以通过更换镜像,轻松在工作负载中更改大语言模型(LLM)。这些更新表明,Kubernetes 正朝着更好地满足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应用需求的方向发展。
记者毛丽娟摄
Chris Aniszczyk预测,在未来的十年中,Kubernetes将推动AI革命,推动创新的发展。
除了主题演讲之外,一系列技术分享、项目闪电演讲等活动同步举行。此外,大会现场还特别设立了项目展厅,汇聚了 Cilium、Envoy Gateway、Istio、WasmEdge、PipeCD 等全球二十多个顶级开源项目,覆盖容器、服务网格、存储解决方案、边缘计算等云原生技术关键领域,生动展示了开源技术生态的最新进展和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