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科技讯 近日,快手电商发布公告,因业务内容调整,经平台综合考虑决策,废止“退款不退货服务”,后续将推出更好的服务产品。
公告提到,对于已开通“退款不退货服务”的商家,快手电商平台将在12月2日终止向商家提供该服务,商家可在12月2日前主动解约,届时到期未解约商家平台会自动终止合约。对于存量订单,系统仍会按原有配置内容执行。
据悉,“仅退款不退货”规则是指在电商平台上,消费者购买的商品如果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描述不符、延迟发货等特定情况下,可以申请仅退款而不退货的售后机制。
知名战略定位专家、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接受大公科技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网络舆论压力角度来看,“退款不退货服务”可能在实施过程中引发了一些争议。部分消费者或许存在不合理利用该规则的情况,导致商家不满,相关负面舆论增多,快手为避免争议持续扩大,选择废止这一服务来平衡舆论。
据2024年第三季度业绩公告显示,快手第三季度营业收入约311亿元,同比增长11.4%;经调整净利润约39亿元,同比增长24.4%。
快手在财报中表示,相关数据巩固了快手作为中国第三大应用程序的地位(按季度平均日活跃用户计算)——2024年第三季度快手的平均月活(MAU)达到7.14亿,环比增长3.17%,平均日活(DAU)4.08亿,环比增长3.29%。
此前,国海证券估算表示,视频号在2023年的日活跃用户数就达到了4.5亿,已经超过了快手今年第三季度的规模。快手此次对于排名的强调,在某种程度上已间接承认了这一排名。
大公科技注意到,作为“中国短视频第一股”,快手自2021年2月5日于港交所上市后,股价曾飙升到历史最高点417.8港元/股,市值一度达到1.7万亿港元。不过随后快手股价开始一路下滑,截至2024年11月28日收盘,快手股价为47.400?港元?/股,总市值2045亿港元,已蒸发近1.5万亿港元。
近两年电商业务快速增长,是快手实现业绩突破的“杀手锏”。然而从最新财报数据来看,目前快手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仍来自线上广告业务。今年第三季度,快手线上营销服务、直播和包括电商在内的其他服务对收入的贡献占比分别为56.6%、30.0%和13.4%。
快手内部对电商业务寄予厚望。2022年9月,快手科技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程一笑曾亲自带队接管电商业务。在2023快手电商引力大会上,程一笑表示,电商业务已成为拉动快手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也是整个快手商业生态的中心。
2023年底,快手年度GMV首次突破万亿大关,达到1.18万亿元,成为国内仅次于淘宝、京东、拼多多和抖音的第五大电商平台。
随后2023年11月15日,快手科技发布内部邮件称,由经营管理委员会成员王剑伟出任电商事业部负责人,兼任商业化事业部负责人,向程一笑汇报,程一笑将不再兼管电商业务。
在今年5月举办的2024快手电商引力大会上,王剑伟透露,快手平台40岁以上的用户GMV贡献超47%,接近半壁江山。他表示,如何让中老年人成为消费主力,是平台和达人要考虑的。据王剑伟预计,今年,40岁以上用户的GMV占比将达到50%。
此外王剑伟还表示快手将对商家提出更高要求,如商品分低会遭到公域断流,禁止商家进行广告投放,同时快手会减免除假货以外的所有处罚,鼓励通过退款、退货退款、补运费等售后手段百分百覆盖客诉。
不过目前来看,快手电商GMV的同比增长在今年第二季度以来开始放缓。财报显示,2024年二季度快手电商GMV同比增长15%,2024年三季度GMV同比增长15.1%。而2023年第四季度和2024年第一季度,快手电商GMV分别同比增长了29.3%和28.2%。
詹军豪指出,从商家权益视角来看,快手“退款不退货服务”服务有时会让商家处于被动局面,面临无故的退款损失,影响经营积极性和收益。废止它能更好地保障商家权益,让交易更公平合理。
詹军豪进一步表示,短期内部分习惯此服务的消费者可能不满,需要平台做好解释沟通工作。对于商家而言,权益得到进一步维护,经营信心有望提升。长期来看,平台通过后续推出更好服务产品,有望营造更健康有序的电商交易环境,减少舆论风波,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