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旅游 > 正文

传统文化传承在叶岭 文明新风入人心

2022-07-08 11:19:37大公网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传统文化传承在叶岭 文明新风入人心

  位于巩义市康店镇的西部邙山岭的叶岭村,以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为抓手,带领干部群众转观念、提素质,推进乡村振兴建设,使村容村貌和村风民俗得到极大改善,村民生活水平、幸福指数、发展环境得到提升和优化,走出了一条“坚持传统文化建设,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的跨越式发展道路。

传统文化传承在叶岭 文明新风入人心

  7月6日,大公网千村千面 “豫”你相见——河南乡村振兴系列采访团一行走进巩义,来到南岭新村,走遍几条街巷,干净得连纸屑、烟头都很少看到。叶岭村党支部书记叶顺利告诉记者,优秀传统文化让村民培养起文明意识,爱护环境卫生也成为每个叶岭人的自觉习惯。现在,即使是村里几岁的小孩子,看见地上有纸屑也会随手拾起来。村里有一批志愿服务村民的义工,我村成为“没有环卫队的国家级卫生村”“没有巡逻队的安全村”。

  叶岭村面积3.2平方公里,2720口人,12个村民组,3000余亩耕地。由于地处干旱丘陵区,干旱少雨,群众靠天收种,生活困难,集体经济薄弱,全村各项事业发展滞后。从2014年开始,叶岭把传统文化宣传教育引入农村发展管理,从抓孝道入手,大力推进村民自治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传统文化传承在叶岭 文明新风入人心

  “道德讲堂”建成,村民参加传统文化讲座;邻里“面对面”,大家一块讨论相处之道;给父母洗脚,让村民实践孝道;建设忠孝文化墙,打造良好氛围;集体学习《弟子规》等传统美德教育;评选好媳妇、好公婆等孝老爱亲典型。“在短短数月时间里,涣散的人心得到了有效凝聚,社会风气得到了根本好转,群众素质得到了极大提升。”叶顺利说。

  如今的叶岭村,村民见面鞠躬问好,家家儿子、女儿比孝顺,媳妇、妯娌比和睦蔚然成风。在村街上随手捡拾地上烟蒂、纸屑的义务保洁员随处可见;《弟子规》等传统文化内容,已成为了老人、孩子的口头禅,文明新风深入人心。以“孝道”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教育,在寻常百姓家中成为时尚。叶顺利说,“俺村的改变要归功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宝,让叶岭融洽得像一大家子一样!”

传统文化传承在叶岭 文明新风入人心

  以传统文化促进产业发展

  随着叶岭村传统文化建设的繁荣发展,村结合实际,审时度势,把产业发展定位为文化旅游产业及配套产业发展上。

  叶岭村地处邙岭之上,有大面积的耕地和林地,自然生态条件好,修通进村道路以后,交通优势十分明显。村内有康百万墓、连片地坑院、小龙王庙等文化遗址,特别是叶岭村与康百万庄园相邻。康百万庄园是国家4A级景区,素有“中国第一庄园”的美誉,文化底蕴非常深厚,豫商文化内涵弥足珍贵,留余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这些都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传统文化传承在叶岭 文明新风入人心

  去年4月,叶岭村引进乡村旅游项目,与土伴农集团合作,采取“乡村+旅游+文化+康养+度假”模式,围绕叶岭村进行全面包装、改造和开发,通过保护传统村落整体风貌、修缮传统建筑、传承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发展生态经济模式,打造传统村落优美的生态人居环境。

  叶岭村将利用村内地坑院和村落现有民居,开展各类民俗体验和农家休闲项目,发展民宿和非遗传统手工产业。村庄外围以农业田园旅游为主,发展订单农业、高效农业、设施农业,带动老百姓发展种植,让村民有田可种,有放心食品可吃。

传统文化传承在叶岭 文明新风入人心

  目前,叶岭村人均收入达到8068元,先后荣获河南省“最美乡村”、河南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示范点”、“全国文明村镇”等称号。叶岭村的变化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体验得到的变化,叶岭村的实践探索是传统文化教育推动农村管理的真实案例,是农民实现自我管理的一个新样本。

  “下一步,我们坚持立足三农、全民参与、绿色发展的原则,强化集体经济为主导、村民广泛参与机制,依托村经济合作社,实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叶岭特色的发展之路。”叶顺利信心满满地说。

责任编辑:李辉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