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旅游 > 正文

【美丽新湖南 书写新答卷】非遗融文旅 空心村重生

2024-03-14 15:15:06香港文汇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湖南道官冲:57户小山村 14个传承人 逾百村民在家就业创业

  搅拌纸浆、抄纸、压纸、晒纸、揭纸……在湖南浏阳市张坊镇上洪村道官冲组一间简陋的夯土屋里,浏阳手工竹纸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黄建洪在竹浆池前,向游客演示荡料入帘的工序,只见他将悬挂在梁上的竹帘在竹浆中来回晃荡几次,一张滴着水的“纸”便诞生了。

  作为传承人,黄建洪开办的“纸爱”民宿设有浏阳手工竹纸制作技艺馆,为游客和学生提供手工造纸体验及住宿。去年国庆中秋长假期间,每天接待逾百游客。

◆浏阳手工竹纸制作技艺传承人黄建洪在为游客表演古法造纸。 香港文汇报长沙传真

  “非遗+研学”“非遗+文创”“非遗+民宿”……道官冲通过挖掘沉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结合文旅模式,激活了浏阳手工竹纸制作技艺、夯土墙制作技艺、油纸伞、打糍粑、送春牛民俗等非遗项目,曾经的“空心村”成非遗生态村。一个仅57户的山村,拥有14个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短短5年间,实现了100多位村民在家就业创业,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近日,记者从长沙出发,驱车约两小时在浏阳大围山下高速,沿山路再行驶半个多小时,便到了道官冲。顺着柏油马路进去,只见山清水秀,房舍古朴,雨雾升腾,在山间缭绕,如梦如幻,仿佛来到了一处世外桃源。

  昔日“贡纸”一度富民兴村

  百年来,道官冲因纸而兴,同样因纸而衰。

  道官冲古法造纸的历史可追溯到宋元之前,始修于元朝的《长沙府志·食货志》一书就有“纸,浏阳产”的记载。道官冲四周都是大山,遍野南竹,由于纤维细长、韧性好,成为优质的造纸原料。大围山麓一带统称“石古山”,生产的纸称“古山纸”,在清乾隆年间曾经是“贡纸”,远销日本、东南亚等地。到民国时期,古山造纸达到巅峰,《湖南民国经济史料选刊》记载:“浏阳造纸技术之精,纸品之佳,省内无出其右者”。

  “兴旺时期,全村57户村民,有40多户在造纸。”黄建洪的父亲、浏阳手工竹纸制作技艺市级传承人黄隆信表示,当时的造纸产业既是一个乡邻相互兑换劳力和生产技术、工序互动互带的体系,又是一个家族、亲缘、师徒传教体系。“即使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村依然以纸为生,在当时是很富裕的。”

道官冲非遗传统技艺—夯土墙

  上世纪八十年代,因出口受阻,古山贡纸销量骤降,成为道官冲盛极而衰的分水岭。没了销路,村民转向加工质量要求低得很多的花炮用纸。后来,随着本地机械造纸的兴起,手工造纸遭遇毁灭性打击。“当时只有一两户人家还在制作些花炮的筒口纸,青壮年都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只有六七十人,全是老人和小孩。”黄隆信说。

  文化志愿者唤醒沉睡非遗

  道官冲的华丽转身,文化志愿者李锋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李锋是省会长沙某报的摄影记者,2016年,他因拍摄传统技艺和民俗来到道官冲,被这里的古法造纸、夯土墙等技艺深深吸引,就带领一批志愿者驻扎下来,带动了一批有志于文化产业的创业者前来,道官冲通过“文创+旅游”方式逐步打响名气。

  浏阳手工竹纸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黄建洪也是于两年前辞去城里月薪过万的工作,返乡继承父亲衣钵、自己创业的。

  自幼跟随父亲学习手工竹纸技艺,15岁时已熟练掌握竹料蒸煮、踩麻、焙纸等工艺流程。成年后,黄建洪一直在深圳、杭州、长沙等地工作。如今回到家乡,他开办的“纸爱”民宿,为游客和学生提供手工造纸体验及住宿。去年国庆中秋长期间,每天要接待一百多位游客,其中大部分是孩子。

  “我得先让事业稳定下来,然后再钻研古山贡纸的发扬与传承。”黄建洪向香港文汇报记者表达他的愿望。

  大学生办研学课振兴乡村

  来自江西的“95后”女孩刘兰,2020年在湖南大学毕业后来到道官冲创业,共同开发了非遗研学场馆、非遗就业工坊等文旅消费新场景,致力于道官冲非遗在地活态传承。

刘兰带领小朋友在体验非遗文化。香港文汇报长沙传真

  “我原本是要留在北京工作的,因为朋友的邀请,我多次来到道官村实地考察,发现道官冲村手工造纸和夯土墙等非遗项目很独特,就喜欢上了。”刘兰娓娓道出到偏远山村发展的缘由。

  刘兰平时主要工作是联系学校及研学机构,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前来体验古法造纸技艺,感受非遗魅力。她参与设计的“一张纸的前世今生”“非遗+研学”课程,自开课以来,已经吸引了数千名孩子和家长前来体验。

  非遗文化产业链以门票分成、出租闲置房屋、入股分红等方式带动村民增收,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径。目前,通过与学校和旅行社等合作,已接待游客数万人次,古法造纸研习馆被列入“长沙市示范性非遗传习所”和“浏阳市专业科普场馆”。

责任编辑:李辉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