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简体站 > 报纸新闻 > 正文

夯实佛教中国化 万行法师赴运城实践文化润教(一)

2025-07-03 05:01:2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山西芮城永乐宫全景

  网络上时有戏言:十年中国看深圳,百年中国看上海,千年中国看北京,三千年中国看陕西,五千年中国看山西。虽然观点有失严谨,但山西文化底蕴的深厚,确实值得我们投入更多的关注。求索中华五千年文明延续至今的密码是什么?带着这个历久但常新的问题,东华禅寺方丈万行法师一行,于5月6日-9日奔赴山西运城,开启华夏寻根探祖之旅,深入体验根祖文化,践行佛教中国化,为新时代中国佛教发展的方程式,寻求东华禅寺的破题、解题思路。 文/史利伟

  运城,古称“河东”,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地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是华夏文明之源、德孝文化之乡、武圣关公故裡、黄河中游重镇、好运安居之城,这里更是最早被叫作“中国”的地方。华夏古文明,运城好风光。运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全市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2处,在全国地级市排名第一;国家级非遗项目28个,位列全省第一;A级景区46个,在全省率先实现了3A级景区县县全覆盖。本次考察学习代表文化目的地有:人类东方画廊永乐宫壁画、千年古刹寿圣寺、全国仅存四座唐代木建筑之一广仁王庙、黄河流域生态文化,人类243万年前用火地西侯度遗址、亚宝医药集团(上交所 SH600351)、全球最大关帝庙、中国死海—盐湖、堆云洞等。

  永乐宫壁画是中国对世界文化艺术的重要贡献

  位于山西省芮城的永乐宫与北京的白云观、陕西的重阳宫被誉为中国道教的三大祖庭。宫内现有五座元代建筑和1000平方米精美绝伦的元代壁画,1998年10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20世纪50年代末,国家修建三门峡北库时,永乐宫进行了整体搬迁,为保护壁画,周恩来总理高度重视,这一工程直到1965年才基本完成,搬迁工程又成为我国文物史、建筑史上一个创举,为这座人类东方画廊又平添了传奇色彩。

  永乐宫壁画是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瑰宝,它不仅是我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杰作,在世界绘画史上也是罕见的巨制。整个壁画共有1000平方米,分别画在无极殿、三清殿、纯阳殿和重阳殿里。其中三清殿是座主殿,殿内壁画共计403.34平方米。画面高4.26米,全长94.68米。

  万行法师在壁画参观中感歎到,永乐宫壁画艺术是文化的凝聚和升华,也是世界的语言,经过100余年绘制而成,成为中华“根艺术”之一,传承呈现了中华千年生活文明,滋养社会文明不断提升。永乐壁画作为世界绘画史上的罕见巨制,正是中华文化艺术对世界文化艺术的重要贡献。东华禅寺将从艺术层面加强寺院文化教育、文化人才建设,促进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在新时代不断向前延伸。

  寿圣寺:千年佛塔下的文明对话与民族精神传承

  在芮城县城中心,北宋年间建造的八角十三级砖塔巍然矗立,这座历经13次地震仍完好无损的佛塔,不仅是建筑奇迹,更是中华文明交融的见证。万行法师驻足塔前时,深刻体悟到佛教建筑承载的民族智慧与情感:“塔寺晨钟在根祖文化重地响彻千年,既有百万年人类用火之光,又经黄河流域万年文化沐浴,堪称民族精神延续的典型载体。”这座始建于东汉的佛教圣地,历经北宋重建与历代修缮,其塔顶铁覆钵的独特形制、宋代壁画的宗教叙事,无不彰显着佛教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万行法师指出,佛教建筑“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融入当下”,这种“人间佛教”的实践智慧,正是中华文化包容性与创新性的生动体现。从阿育王初建到宋神宗敕名,从“巷口晨钟”到文化地标,寿圣寺的千年嬗变印证了佛教中国化的历史逻辑。万行法师强调,民族情感是团结进步的基石,这座融合百万年文明基因的佛塔,既是中华文明的“精神图腾”,更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其存在本身,就是不同文明互鉴共生的典范。

  本次寻根探祖之行是东华禅寺走深走实佛教中国化,在日常管理与弘法中不断完善寺院佛教中国化的模式和实践体系的举措之一。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