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万行法师一行在气肃千秋牌坊前留影
行走的每一步都是思考,参访的每一幕都是洗礼,怀揣着佛教中国化的时代命题,万行法师一行继续着运城寻根问祖的步伐;关帝庙、盐湖、堆云洞,一幅幅画卷的展开,遥远的绝响与时代的号角交织,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答案应该就在其间吧!\文/史利伟
解州关帝庙:忠义千秋的文化圣殿与时代回响
解州关帝庙坐落于山西运城解州镇,始建于隋开皇九年(589年),现存建筑群以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重建格局为主,总占地22万平方米,为全球始建最早、规模最大、建制最高的关帝祭祀建筑群。主体建筑分正庙与结义园,中轴线上端门、午门、崇宁殿等15座殿宇气势恢宏,清代琉璃脊兽、明代铁铸胡人牵狮等文物,印证着古代铸造技艺与丝路文明交融。庙内“肃气千秋”“万世人极”等匾额,凝聚着历代帝王将相对关羽“忠义仁勇”的推崇,其精神早已超越地域,成为全球华人的文化纽带。
万行法师参访时表示:“关公的忠义不是抽像符号,而是融入血脉的文明基因。”他特别指出,解州关帝庙的铁人铸像(高鼻深目、身著异域服饰)不仅是明代工艺杰作,更见证着丝绸之路的文化互鉴——正如佛教中国化需要回应时代,忠义精神亦需与时俱进。信教先爱国,是东华禅寺的核心家风。法师强调,作为最早倡导爱国文化的寺院之一,东华禅寺未来会把“忠义”注入禅文化,倡导“以忠修身、以义济世”,毕竟这与关帝庙“护国佑民”的宗旨一脉相承。
在“威震华夏”牌坊下,万行法师赞叹关公文化更深层的文明启示:“关公崇拜跨越1800年而不衰,核心在于其‘大义参天’的精神超越性。”从隋唐始建的官方祭祀,到当代全球80余国关帝庙的共建,这座圣殿始终是中华文明倡导“和而不同”的缩影。法师强调,特别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节点,文化自信应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精神底色,文化自信指明了新时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实践方向。东华禅寺会本著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为民族复兴而奋斗,加快推进佛教中国化落实工作,让佛教中国化成为新时代中华民族文化的又一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