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万行法师一行考察盐湖的生态保护
运城盐湖横亘于晋南盆地,总面积132平方公里,是世界三大硫酸钠型内陆盐湖之一。其形成可追溯至6500万年前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山体矿物质经亿万年沉淀蒸发,造就了“中国死海”的独特景观——湖水含盐量达27%,人可漂浮于水面;高温强光下,盐藻与卤虫催生七彩斑斓的天然画卷。作为中华文明最早的盐业基地,西周虞阪古盐道至今留存车辙印记,唐代“垦畦浇晒法”开创世界制盐先河,盐税曾占古代财政“天下之赋,盐利居半”。
二十世纪80年代,盐湖转型化工生产导致生态创伤。新时代以来,当地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关停工业,恢复湖区生态。如今,盐湖重现“芦苇湿地环绕,水禽候鸟族聚”的生机,冬季芒硝结晶如雪,夏季盐藻幻化彩绸,成为三晋大地生态文旅的时代标杆。
万行法师参访时凝视盐湖,满怀感慨:“这方水域承载着中华文明最深邃的生态智慧。”他指出,盐湖既是大自然的神奇恩赐,也是劳动人民保护与开发的智慧;4600年采盐史实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实践史——古人依盐藻週期制定采捞时令,用芦苇固沙护岸,正是新时代“两山理论”的古老注脚。万行法师特别强调,盐湖黑泥的养生价值与东华禅寺所倡导的“借假修真”“借事炼心”理念相通:“黑泥敷体是表相,借自然之力修心修行才是根本。”
万行法师表示,禅文化中饱含着深厚的对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心法、方法,这些悠久的文明,正是落实“两山理论”的钥匙。只有敬畏自然才能认识到自然深层次的能量,才能去顺势而为的应用自然力。许多年轻人喜欢到东华禅寺游览、了解中国禅文化,未来东华禅寺将更加注重将两山理论注入寺院文化,形成佛教中国化的实践创新,让年轻人加强对自然的敬畏,达到真正尊重自然、收获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成果,感悟‘敬畏自然’的文明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