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善意的意义\徐海娜

2018-12-11 03:17:5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日本儿童精神医学专家佐佐木正美书作《关注孩子的目光》\资料图片

  一位蹦蹦跳跳的小女孩,书包上的心形挂饰掉在地上,一个陌生人帮她捡了起来,并说了声,“不用客气”。这个人与众不同,他是一个机器人。好奇的小女孩一直跟着他,看到他在拥挤的地铁上给手抱婴儿的人让座,给问路的情侣指明方向,捡起别人乱丢的垃圾,协助下楼梯的人搬动婴儿车,可是一直都没有人说谢谢。儘管如此,机器人在每次助人之后,都会说“不用客气”。

  小女孩终於忍不住上前告诉他:“你没发现吗?对别人好是无意义的,根本没有人在意。”说完她就转身走了,在过马路的时候,书包上的心形挂饰再次遗落在地上。回头看见掉在斑马线上的挂饰,和已经在闪烁的绿灯,小女孩的脚步犹豫了,机器人却第二次帮她捡了起来。这次小女孩开口说了“谢谢”。奇迹发生了,机器人瞬间变成了有血有肉真实的人。令人意外的是,他一句“不用客气”还未说完,便被一辆疾驰而来的汽车撞倒身亡。此时周围的人转换了模样,都变成了机器人的样子,他们惊呼:“天啊!我觉得他死了,赶紧拍照。”“你拍照了吗?发给我”……“对别人的好毫无意义,因为根本没有人在乎”,在小女孩的话语声中,影片落下了帷幕。

  这是一次很偶然地在网上看到的一个短片的情节,名叫Sociopaths(反社会人格),这部日本短片,只有短短几分鐘,却在我的脑海裏挥之不去。影片的名字非常耐人寻味,当所有人都冷漠的时候,那个释出善意的人就是反社会的。这是否违背了人之所以称为人的本性呢?真是一部引人反思的好影片。

  我想起曾经读过一本书叫《关注孩子的目光》。作者是一位拥有超过四十五年临床经验的日本儿童精神医学专家,佐佐木正美。他在书中指出,现代人最大的不幸在於,认为自己如果不从人际关係中解脱出来,就无法放鬆。却忽略了“在与人交往时获得安慰”,才是人们的心理本能。他说不仅现在的人比过去的时代更加孤独,在他的诊所裏也充满了缺乏社会性的孩子。而要改变这一切,首先要从培养或者保持“善意”开始,而要对别人释出善意的心理基础是相信别人的善意。然而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却令彼此越来越冷漠,发展下去也许就会像特蕾莎修女说过的那样,在一个富裕的国家,人们不再因为麵包而死去,但是会有很多人因孤独而死去。因为“最可怕的贫穷是孤独和没有人爱的感觉。”

  取得满意的人际关係的开端,就是彼此释出的善意。这一切,也许可以从父母开始。当父母觉得孩子不够好的时候,孩子也会觉得父母不够好,所以,我们要警惕,不要那麼做。而是要从小在孩子心中培育丰富的善意,因为,对别人好不是毫无意义的,会让别人变得更好,自己也更好!每个人对自身存在都有不安和焦虑,最终都要从人际关係中寻找解藥。从有爱、有关心、有相互守护,那样一种温暖的人际关係中,人们才能感受到更多的幸福。

  十一年前,我开始在香港生活的时候,我发现周围人们最爱讲的一句话就是“唔该”,这句简洁的粤语意思是“麻烦了,谢谢”。不仅陌生人之间常常讲,家人和亲朋好友之间也常常讲。一年多前,我又来到新加坡生活,发现新加坡人最爱讲的一句话是“Sorry”,陌生人之间,往往还没有碰到,就争先讲对不起。不要小看这些表达,它们都是人际关係的润滑剂,可以熄灭人未起的怒火,可以激发人内心的善意。对别人好真的不是毫无意义,而是让自己获得快乐的途径。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