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古文日常/乐莫乐兮新相知\米哈

2024-04-26 04:03:1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战国楚人屈原在诗集《九歌》写了一篇〈少司命〉。谁是少司命呢?

  传说,少司命是主管儿童的命运之神,屈原写道:“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诗句描述楚人祭神之时,少司命降临祭坛,一人见少司命无视满堂美人,唯独与自己四目交投,于是感到“乐莫乐兮新相知”,即感到快乐之最,莫过于新结交一位知心友。

  知心友,可遇不可求,我想,只要认识到新朋友,足以教人快乐。在《尼各马科伦理学》(Nicomachean Ethics)一书,亚里士多德便说,朋友乃幸福(eudaimonia)生活必不可缺的元素,而我们有三类朋友。

  第一类是“有用的朋友”。骤耳听来,这好像是功利的说法,仿佛朋友是可以利用的,或只是一种功能。然而,亚里士多德想指出的是,有一些朋友是在特定处境而出现的。当处境犹在,朋友便“有用”,当那处境消失,这些“有用的朋友”也会散去。

  举例,当你去学打羽毛球,你在班上会认识一些新朋友,你们一同学习、训练,乃彼此“有用的朋友”,而你们在相处时也是真心相待,但若然有天,你不再打羽毛球了,这“有用的”朋友圈便会慢慢消散。

  第二类友谊是“愉快的朋友”。我们与“愉快的朋友”相处,会得到自自然然的快乐,而这一种自然,建基于生活习惯或行为模式的契合。因此,当年纪渐长,或生活模式改变了,我们跟“愉快的朋友”也会有散有聚。

  亚里士多德认为,我们要追求第三类朋友,即“美好的朋友”。“美好的朋友”是有批判思考的,他们会提醒我们的不是,也会鼓励我们更有勇气地前行,同时,“美好的朋友”不会洩密,又会在我们伤心时懂得静静陪伴。

  话说回来,屈原笔下的美人,居然感到与命运之神交朋友?命运之神,实属哪一类的朋友呢?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