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大公园 > 正文

善冶若水/Art Tech与教育\胡恩威

2020-12-13 04:24:0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行政长官二○二○年施政报告提出推动艺术科技(Art Tech),这是一项踏实的政策。在我看来,具体进行必须由人才培训教育开始,Art Tech发展不应只是举办活动,而没有长远的人才配套规劃。全方位的人才配套规劃是必须的,因为Art Tech最终服务的对象,不仅是艺术创作,而且能为香港各行各业提供更多创新人才。

  学校课程若果能够引入更多Art Tech的手法,进行不同形式的教学,必然会令如今手机世代的学生更易吸收和学习。教育的其中一个层次是技工培训,但香港较为重视所谓学位。在不少人心中,学位似乎是唯一的出路。在德国,技工和大学生是同等地位的。透过成绩决定一个学生的能力,其实是不正常的。人人各有所长,有些适合做厨师,有些适合做医生、有些适合做律师。正所谓“行行出状元”,并非只有成绩好的人,才是社会的成功者。

  Art Tech的发展能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充分发挥优势和潜力。职训局的很多课程可以加强宣传,比如与舞台技术相关遊戏设计等,这些都是与Art Tech有关係的。而在职人士重新进修短期课程也应该获政府政策鼓励,尤其是已在舞台、电影製作、设计等从业者。对艺术科技有基本认知的人,跨界转行更有利於壮大力量。其实不少读工程专业的人就非常适合转做Art Tech。进修美学、科技等专门技能,也增大转行的可能性。

  Art Tech的另一大特色是,没有一个绝对的标準,但有其特定的方法和系统。像拍电影有收音、化妆、造型、配音、剪接,这当中是由不同工种组成。Art Tech亦然。实践时,在舞台、虚拟空间或主题公园都能派上用场。

  教育系统必须要重视Art Tech的实践,而不只是透过学位课程。目前香港学位课程的其中一个问题是,不少师资只着重所谓学术、写文章、写论文的能力。对於技能的教授,不太重视。因此一部分学生缺乏基本的技能,毕业后难以适应各种工作。这些纸上谈兵的学生,变相成为一种浪费。这些纸上谈兵的大学,也出现了一个可笑的现象:买了很多器材,但是编制裏面,没有技工。这些器材放在校舍,却鲜少人懂得如何运作。这像会发生在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吗?不,它裏面的技工其地位和教授并不两样。很多教授需要依靠技工,协助他们进行实验。所以优秀的技工与学术人才同样重要,只不过是各司其职。

  香港的大学教育体制,多着重国际排名和发表论文。职训局近年也出现PhD化,即是说,拥有PhD学历的人去教技工。职训局本来并非重视学术水平的教育机构,而是重视技术水平。Art Tech要发展顺利,更重要的是重整一套相对完整的人才培训计劃和系统,才能真正创造就业机会。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