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前世今生小龙虾/杨劲松

2018-07-16 03:17:11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上周去了南京,当地老友都以小龙虾款待,两天连吃三顿,从闹市宵夜排档到华江饭店这样名胜。八十五年历史的华江饭店原是民国时的首都饭店,是当年南京最豪华的宾馆,近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华江饭店,已是小龙虾美食城,据说华江饭店餐厅以小龙虾闻名,我并未尝出华江小龙虾与他处的过多差异,但这幢现代派西式风格的民国老建筑,倒是给我留下难忘印象。我曾在南京读书工作十年,倒从未来过这幢名胜,如今竟是由小龙虾为媒重温了那段民国历史。

  我生长在南通,吃着江海之鲜长大,童年时,大闸蟹都是一脸盆的家常菜,更有清明刀鱼的时令之鲜。首次吃小龙虾,是中学暑假时去南京,在姐夫家吃红烧小龙虾与菊花脑蛋汤,那时我觉得吃小龙虾是件麻烦事,因为壳大而硬、肉质一般。那时,小龙虾也不是大学食堂的家常菜,餐馆裏更少有,就是夏天菜市场裏便宜的家常小吃型食材,登不了餐馆大堂。那时,中国市场经济尚未全面展开,一方水土一方菜。

  小龙虾开始进军全国,还是从上世纪末,北京东直门出现了宵夜餐饮胜地“簋街”,四川火锅领衔的各地地方菜影响了习惯夜生活的年轻一代,小龙虾也悄然现身,从按一盘份卖、到按斤卖、发展到如今按一隻隻卖;从北京火到上海,以尊贵与淡雅著称的上海餐饮市场,竟然能让小龙虾立足,为小龙虾燎原全国奠定了决定性基础,可见时代巨变。

  如今一顿小龙虾的价格,绝不亚於粤菜裏的鱼翅鲍参。香辣、红烧、清水、蒜蓉、十三香甚至冬荫功等各种烹饪口味均在包裹小龙虾,小龙虾成了传达口味的媒介,其自身营养已无人在乎,其悲哀不仅是属於小龙虾的。

责任编辑:takung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