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学习贫穷/轻 羽

2018-09-19 03:17:2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近年好些印度电影在香港市场叫好叫座,除了因为故事有趣,演员生动,也许是其主题超越国界,能够触动各地不同观众。不过话虽如此,电影的成绩总有参差,并不代表每齣印度电影都是佳作。

  最近公演的《起跑线》便是典型例子。男主角出身平民家庭,凭着后天努力而成为富贵商人,住洋楼、开名车,并有一位贤内助和小女儿。男女主角都是印度的中产阶层,希望小女儿能够进入名校,日后平步青云,跻身上流社会,不与贫穷为伍。

  故事就是围绕着男女主角想尽办法为小女儿报读名校。他们首先要参与训练课程—并不是训练小孩,而是训练家长如何应付面试;接着他们便要到心仪的学校视察,以为知己知彼,便可百战百胜。家长虽然付出百般努力,但当然事与愿违。最后他们选择了旁门左道,就是假扮穷人,希望藉着印度政府分配给低下阶层子女入学的名额,让女儿能够进入名校。

  这令我想起一九五四年香港拍摄的黑白粤语电影《父与子》,吴冠城(张活游饰)为了让儿子(阮兆辉饰)去贵族学校升学,不惜“打肿脸皮充阔佬”,带儿子去上流社会家庭作客,但是儿子的纯真戆直,却令到父亲自觉颜面无存。

  《起》电影的情节刚好相反,故事中的父母为了瞒天过海,於是要搬迁到贫民窟,与印度社会的低下阶层作邻居,从而产生不少“错摸”的误会场面,令人啼笑皆非。看戏至此,我觉得整个故事的讯息稍为混乱,导演着眼於父母如何为子女的前途而拚搏,实际上男女主角在贫民窟遇到其他真正穷人的过程更具启发性。由於穷人之间没有任何利益衝突,故此各人都是本着真心真意与他人相处。生活上互相帮忙,遇困难共同应对。男女主角为了掩饰自己的真貌,於是要尽力学习周遭其他人的言行举止和生活习惯,但正如戏中的一个配角说:“贫穷是学不来的。”我们只要努力以赴,亦能在贫穷中得到快乐。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