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知见录/专业的高地\胡一峰

2021-07-30 04:24:2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在我小的时候,春末夏初,学校会组织孩子们到田间溪边“烧野米饭”,大名即野炊。每五六个同学组为一队,带上自家的锅碗瓢盆、凑些菜蔬肉鱼,在菜地边找碎砖垒灶,就着溪水洗刷,寻枯枝落叶助燃,煮饭烧菜,互相品尝,有时还评出优胜者若干。寻常人家的孩子做饭水平相差无多。有两位同学,家里却是开餐馆的,耳濡目染,技艺高出一筹,又能从家里“偷”些半成品。于是,大家都希望拉其入伙,以助炊威。有时,野炊成了两人的美食对决赛。

  想起往事,是因看到这些年网络文娱的专业水准在提高。在网络营构的精神空间中,用户生产内容是法则也是常态。然而,用户多种多样,有所谓“素人”,也有专业能力不错的用户群体。对他们而言,进网只是换个场所,完成专业活动,当然也需遵守新场所的游戏规则。

  “野米饭”飘香的田间,是美食竞争的园地。互联网搭建的空间,则是审美竞争的场所。审美竞争在文娱领域自古有之,但与旧日不同,网络对文娱的覆盖,降低了审美竞争的门槛,也改变了它的规则,“大众评委”有了更多说话的份儿。不过,纵然是非专业的评委,喜爱的也是专业的内容。就像当年那些不会做菜的小同学,称赞的还是有厨艺“家学”同学的手艺。因此,业余评委规模的增大,带来的是实质上审美口味更多样、标准更细化,而不是审美水准的下降。换句话说,网络的介入使审美竞争变得更剧烈,也就催生更精致的文娱产品。外来人口聚集的城市里,更容易吃到地道的地方菜,也是类似的道理。

  前些日子,听一位戏剧专业科班出身的剧团经营者说,近年同专业师兄弟中“混出名堂”又“挣得多”的,大多是做网红。言者落寞,闻者唏嘘。其实,专业人士成为“网红”里的“头部”或“顶流”,正是因为在审美竞争中占据了专业的高地。长远来看,未尝不是好事。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