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过眼录/苦 读\刘 俊

2022-03-22 04:25:2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据说世界上有两大民族最重视教育,一为犹太民族,一为中华民族。中国古人为了读书,留下了很多美好的故事,如成语“凿壁偷光”,就出自汉朝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另一个成语“囊萤映雪”,说的则是晋代车胤、孙康土法上马,自“製”光源以读书的感人事迹;至于大家耳熟能详的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故事,则更是成为读书人励志的经典范例。

  读书不易,过程实难。但中国人为了读书,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读书的精神,却源远流长,一以贯之。读清末民初胡思敬的《退庐全集》,里面就有不少关于“苦读”的故事。有个叫钱文瑞的不但自己苦读,而且教两个弟弟读书时,把在楼上读书的弟弟下楼的梯子拿走,平时用绳子往楼上“送饮食”,只在每年除夕的时候才让弟弟下楼一次。如此这般逼着弟弟苦读两年,两个弟弟果然学业大进。另有一个叫阎正衡的,喜欢读书,但因为住的地方偏僻,“书不可得”,于是就想尽各种办法找书读。他得知同里有个老翁家有《史记》,于是前往借阅,却遭拒绝,他退而请求到老翁家里阅读,也未得允许,这时他发现老翁的住处缺少柴草,而他家“有山场”,于是阎正衡提出来每天送给老翁一担柴草,老翁这才答应让他读《史记》。就这样阎正衡花了几个月的工夫,每天挑着柴草带上纸笔去老翁家里看《史记》,终于满足了自己读书的愿望。

  在胡思敬的“苦读”故事中,最接近“头悬梁锥刺股”的要数孙文毅的故事。孙文毅读书读到深更半夜,实在想睡觉时就站起来在院子里走动,如此三番五次后来实在困倦熬不住睡着了,梦中惊醒赶快站起来,以头碰壁,痛极而令自己清醒──用这种方法,孙文毅终于使自己不再困倦,学业也得以突飞猛进。

  对照古人的这些“苦读”故事,我们今天有这么好的读书条件和读书环境,能不以古人为榜样,全心全意认真“苦读”乎?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