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热浪滚滚,我们现在有空调电扇,一开就凉快。古代没这些电器,古人是怎么熬过酷暑的呢?古代气候可能没有今天如此的高温,但夏日纳凉也处处体现在古人的生活中。
人类用冰的历史久远,《周礼》里就有“冰鉴”的记载。所谓“冰鉴”就是暑天用来盛冰和食物的容器,“冰鉴”应该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冰箱”了。古时富贵人家有“冰箱”和“空调房”,冬天河面结冰时,他们会把厚厚的冰块在深深的地窖里藏好,等到三伏天,就把冰块取出来用。“冰鉴”里外两层,外层放冰块,里面就能冰镇食物。唐朝唐玄宗在宫里建了个“含凉殿”,用水车带动风扇,水雾裹挟着凉风穿堂入室,很是凉快,今天的古装剧中经常可以看到这一幕。寻常富贵人家,也常引活水到花园里,或者建个“自雨亭”,让水从屋檐上像小雨一样流下来,水分蒸发带走热气,亭子里就凉快了。
普通百姓更有家常的纳凉法,主妇们用清凉的井水冰镇瓜果,吃得透心凉。唐宋时流行一种瓷枕头,形状像马鞍,中间是空的,能通风,睡上去冰冰凉凉的。用蒲草或芭蕉叶做的蒲扇、芭蕉扇,轻便又实用,是家家户户纳凉的好物,流传至今的许多古画中经常能看到人们悠閒地摇着扇子乘凉的场景。
一把扇子、一个院子、一片星空,就是老百姓最实在、也最有生活气的消夏方式。享受清凉从古至今都透着智慧,而真正的清凉是享受夏日夜晚那份悠閒自在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