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刘庆《唇典》夺红楼梦奖

2018-07-18 03:16:56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潘明伦(右四)、锺玲(左五)与决审委员会公布得奖作品

  【大公报讯】记者谢敏娴、王丰铃报道:由香港浸会大学(浸大)文学院主办的第七届“红楼梦奖: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昨日举行新闻发布会,揭晓得奖名单,内地作家刘庆以小说《唇典》夺得首奖。《唇典》创作历时十五年,简本首发於《收穫》杂誌二○一七年长篇春季号,同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唇典》还曾获东北文学奖、长白山文艺奖、吉林文学奖等多个奖项。

  东北地域百年史诗

  《唇典》通过讲乌拉雅族人的家族命运跌宕沉伏的故事,旨在书写东北地域的百年历史,小说突破神话、现实和历史事件的界限,并将历史和个体人物命运交融,构建出现实主义力量和格局,具有浑厚的命运感和思想性,是一部具有史诗品格因素的长篇力作。

  决审委员会评论首奖得主刘庆的作品时表示,《唇典》描写乌拉雅族人如何在动乱的世界中挣扎求生,角色繁多,条理分明,人物个个鲜活,呈现了在中苏边界上乌拉雅人的村镇中,多元种族的混合,包括满人、汉人、俄国人、日本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刘庆善於描绘人的感情,如为母则强,为了保护婴儿或胎儿,为母者能与大狼或强暴者格鬥,又如病弱的郎乌春为了报仇,成为勇猛的战士。

  刘庆接受现场电话访问时表示,“唇典”又称行话,指土匪口口相传、彼此联繫的隐语。《唇典》这部作品构思五年,写作花费十年时间,作为华商晨报的总编辑,刘庆坦言平时工作繁忙,用业馀时间创作完成。“萨满在东北地区,是特殊的文化遗存,我动用地域的文化元素和历史元素,找来大量史料文献阅读,在历史把握方面下了功夫。”刘庆说。而小说中的抗日英雄亦有真人原型,即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军长的周保中。

  此外,获得第七届红楼梦奖的“决审团奖”包括连明伟的《青蚨子》和格非的《望春风》,而刘震云的《吃瓜时代的儿女们》、王定国的《昨日雨水》和张翎的《劳燕》则获得“专家推荐奖”。

  构思五年创作十载

  决审委员会主席、“红楼梦奖”的创办人锺玲介绍,遴选作品主要有三个渠道,首先是由内地、香港及台湾三地的三十九个大型出版社推介,曾获“十大好书”、“茅盾文学奖”等作品也是参选渠道之一,还有通过小型出版社提名。今届共有三十四部作品进入初选,十七位初选评审最终选出六部入围作品。“六部作品合共约二百万字,决审委员进行多轮点评,至少通过五次投票才最後评定首奖作品。”锺玲补充道。

  出席昨日发布会的嘉宾包括:浸大文学院署理院长潘明伦、今届筹委会召集人林幸谦及决审委员:白睿文(Michael Berry)、陈思和、陈义芝、黄子平、阎连科(第六届“红楼梦奖”首奖得主)和锺玲。潘明伦致辞时表示,长篇小说在中国文学佔有重要地位,为了鼓励和奖励华文文学,在锺玲教授的带领下於二○○六年正式创办“红楼梦奖”,至今已举办第七届,对推动现代文学创作甚有贡献。

  “红楼梦奖”颁奖礼将於九月举行。该奖项每两年举办一次,藉着奖励出版成书的优秀华文长篇小说,以提升世界各地华文长篇小说的水平,推动原创华文小说创作。更多详情,可浏览网页redchamber.hkbu.edu.hk。

  图片:大公报记者谢敏娴摄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