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不仅仅是禅思:苏宏的形而上学与当代启蒙介质——读《艺术偈语》

2021-01-11 17:37:36大公网 作者:章闻哲、灵焚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多年前见过苏宏,绝想不到这位看上去体魄健全,但整体给人一种理科生的“单调感”的男士,日后会有一部黄钟大吕式的著作问世。读《艺术偈语》,于我的感受,不用“震惊”二字,不足以形容我之由衷的佩服。如果世间有天物,则当下所感之《艺术偈语》,堪为天作。

中国之思想与哲学,若论语言精进,充满诗意,于华夏精神体魄起到根本塑造作用的部分,主要是东周时期百家学说。以后虽亦有理学、心学之类崛起,但是语言转向白话,其论著废话、反复居多,虽亦堪为“大学”,论精绝隽永,则不如千年之前。近现代之思想与哲学,多与西方思潮相杂,译介与诠释西方著作者居多,互文性突出,算来都不能够是原创的思想与哲学。至于民间著作家之散文、小说,或亦有思想、哲思潜流,却又不能算是真正的哲学流派或归于思想体系,至多是有深度的小说家或散文家,乃至杂文家。我的这一观点,或者有些排挤同代人的嫌疑,但想必有识之士也不会马上反对。如果说当代是缺乏思想大家的,这么说可能又会告罪于人,置我们众多的学院巨擘于无地之地。所以这种说法,即便没有人当即反驳,也应该自认太傲慢。然而,假如我们要苛刻一点,则可以认为,只有这么“苛刻”了,你才能发现当代毕竟也是有天纵之才的。《艺术偈语》给人的印象即是如此。或至少,在本人涉猎阅读的狭小范围内,苏宏的这部著作堪以成为当世哲学名著。

苏宏的这部“偈语”在形式上类似施莱格尔的“断片”,类似尼采的许多断章式哲学论著。但又别有其独创体式:首先是“偈语”这个术语,本身源自佛家禅宗,是禅诗或问禅中常常用到的。它揭示苏宏的思想本源初始于普通的“禅思”。但苏宏的语言显然不再是传统禅思格局,它既是艺术的、诗性的,又是玄思的,形而上的。这种特性使得《艺术偈语》本身就是一次艺术创造,整部著作没有多余、赘冗之叙,可谓字字珠玑,又不止是修辞,而充满了澄明、透彻而又令人回味无穷的意境与思想。我相信,它即便不令读者有醍醐灌顶之觉,也会令之在其神思妙想中获得精神之藻雪。其次,苏宏以“境式”“方隅”“云乡”作为每一个思想片断的“类别命名”——这一命名完全是中国式审美与知性领悟的产物,它赋予“偈语”的整个思想轮廓以一种东方风韵与底色,免于使之沦为西方术语的再生产。

境式,顾名思义即“意境”模式上的思想形式,以及不同境界上呈现的思想模式;如境式4,“成境之难,源于造化之手故”云:

人类社会如一个暂暂且且的保温箱,有人高倡大同,实乃懦弱之举 。一切本在不定之流化中,此为生命的真实处境,时时处处皆现不可思议之象,此为造化之功,亦为造化之殇。因此,在境象之感受上,应该是时断时续、或明或暗的,人类文明只是暂时的汇聚一堂。

——苏宏一语中的,真所谓境界不同,所见事物亦不同;高则思虑行动畅通无阻,低则局促而困挠。固定之“成境”即为有限之境,而永动变化之境则为无限之境。一种思想在什么境界上,便呈现什么运动形式。

“方隅”,可直译为方形之角落,以我之理解,则颇含有思想建筑之方正、宏俨之意,喻思想之结构、布局、内容、品类之样式俨然已成一体之大厦,稳固而巍然,不可轻易动摇。如“方隅13”,“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的共通处:心法至上”云:

陀氏能够轻松自如地驾驭阴郁、苍白、无力的内心情绪;……

最伟大的作家一定是设法与你们交心的人。

又如“方隅12”,“情调作为一种亚目标”云:

大多数艺术创作的中介是模糊性的,类似于一种情调或腔调。而且,在作品没有成形之前,这种情调还兼任着一种“亚目标”的驱动功能,一种模糊性的亚目标。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一种缓冲的作用,使得创作主体不至于深陷在某种未知的僵硬的焦虑状态中。

从上述引文中可以看出,“方隅”有一种确定的叙述,是成形有形之思想建筑。

“云乡”则有似是而非之虞,类老庄玄学之思,矛盾浑然一体,似解非解中,忽有霍然朗阔,无边无限之意。如“云乡9”:

并置:斯宾诺莎的神性。康德的综合。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苍白有力。幼稚园的看图识字。

由上述中可以看出,“云乡”之思主要在于描述不同类别之间融会贯通,妙合神会之际的形态与知觉。它是一种将开未开,似花非花,未明而又明镜式的启示性语录。

除了上述三种“类别”上呈现的文体格式与风格造像之外,《艺术偈语》观察和陈述事物的方式,与哲学家瓦尔特.本雅明颇为相似。第一种相似性即在于观察对象之广泛(如本雅明的《单行道》《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等,同时展现了一种摄影式的观察与哲学的纵深解读)。苏宏虽然不作摄影式观察,但是切入问题的方式多种多样,语言变化多端,这便犹如摄影角度在时空中的探针所显示的诡谲。第二种相似性,在于本雅明本身亦非学院派哲学家,这种身份带来的独特的创意与创见动力,最后呈现的结果便是本雅明不再咀嚼先哲文本,而直接将思想之触觉伸入到了日常景观中。苏宏亦非学院派,故其触觉亦绝不限于旧的文本,他的语言超拔于旧式哲学叙事之上,无所羁缚于单调逼仄的逻辑,神思妙语,深邃广大,无一不警,无一不智而俏美,令人瞌睡顿消。《艺术偈语》在审美上,启蒙价值上,因此可谓远超许多当世哲学论著。

以上所论,也许还在皮毛,要了解这本书的真正意图与价值所在,还是用苏宏自己的语言来说明最为恰当:

我的焦点集中于原创艺术家在即将成念前所发生的那些事上。如果这个集子中涉及到理论的问题,那也是严格限定在“自体”的艺术发生论的范畴,一个暗昧微妙、是是非非的地带。我衷心地希望能给那些身处创造性纠结中的艺术家,带来某种生动的刺激……

一言以譬之,《艺术偈语》所论皆为原创性的诗语与论述,既是艺术,又是艺术的“揭喻性理论”。由于融合了佛家之宁静、庄严、幽微、达观与西哲之精准描述与修辞的追求,语言上极臻诗意,没有冗繁、堂皇的他者理论在此絮叨不已,也没有可厌的教条的出现。这里有的是诚恳的哲学,有的是令人心悦诚服的语言与思想的本体。

章闻哲

2020,6.12

责任编辑:李孟展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