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中国经济 > 正文

经济学家眼中的2023年:GDP增幅目标或为5%左右

2022-12-30 16:22:06大公网 作者:陈琰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12月16日,备受瞩目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落下帷幕。作为最高级别的经济形势分析和决策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历来是判断当下经济形势和定调次年宏观经济政策最权威的风向标,也是各学术及市场机构锚定来年经济目标不可或缺的参照物。围绕如何刺激消费、GDP增幅、房市走势等关注度较高的话题,大公网对相关领域经济学家进行了采访。

  GDP增幅是观测宏观经济最为重要的指标。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把GDP增长目标设定在5.5%左右。而世界银行发布最新一期《中国经济简报:驾驭不确定性》指出,2022年中国经济活动继续随着疫情状况而起伏——疫情暴发和增长放缓过后出现了不均衡的复苏。随着经济重启,预计今年实际GDP增速为2.7%,2023年将恢复至4.3%。

  伴随12月以来全国疫情政策调整,浙江、广东、江苏等外贸大省纷纷组织外贸企业“包机启航抢订单”,人们或多或少都感受到了经济复苏的齿轮正轰隆作响。这种乐观情绪,在经济学家预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消费复苏是当下决策层着重关注的领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其中“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着力消除制约居民消费的不利因素”。12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明确提出要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时12月以来各地优化疫情防控政策,为消费复苏提供了前提。

  透过反应消费的经济指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简称“社零”)亦可窥见当下居民消费情境。12月15日,国家统计局官网公开的《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统计师付加奇解读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简称《数据解读》)提及,11月份本土疫情波及全国多数省份,居民出行减少、消费场景受限,非必需类商品销售和聚集型消费受到明显冲击。

  数据显示,11月份,社零同比下降5.9%,其中,商品零售下降5.6%。市场规模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较大的出行类商品销售下降,对消费市场影响较大。同时,餐饮等接触式消费受到较大冲击,11月份餐饮收入同比下降8.4%。


 

(来源:国家统计局)

  但以上《数据解读》同时指出,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居民消费需求稳步释放,消费市场发展韧性将持续显现。对此,多位经济学家围绕如何刺激消费建言献策。

  事关百姓“钱袋子”的房地产亦是绕不开的议题。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11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23863亿元,同比下降9.8%;商品房销售面积12125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3.3%;商品房销售额118648亿元,下降26.6%。系列数据显示市场低迷态势尚未扭转。

  11月下旬,央行、银保监会日前发布《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从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积极做好“保交楼”金融服务等六个方面提出16项具体措施。业内专家就此表示,《通知》明确释放了金融支持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信号,对于缓解房企资金链压力、提振购房者信心等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促进房地产市场良性循环。

  12月15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公开表示,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针对当前出现的下行风险,我们已出台一些政策,正在考虑新的举措,努力改善行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引导市场预期和信心回暖。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城镇化仍处于较快发展阶段,有足够需求空间为房地产业稳定发展提供支撑。

  在诸多利好政策的“加持”下,2023年,国内房地产将何去何从?经济学家们也就此发表了他们的见解。

  普华永道中国资深经济学家 赵广彬

  观点1. 明年GDP增幅目标可能设在5%左右 3月经济活动可望逐渐恢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但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预计中央政府明年的GDP增幅目标可能会设在5%左右或以上。如果目前全国大面积感染对一季度GDP增长影响比较有限的话,或者说一季度经济增长不会大幅度下滑,明年增长6%左右都是有可能的。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明年一季度尤其是前两个月经济增长可能会受较大不利影响,对消费的影响更大,对投资和进出口相对较小。如果没有新病毒再次出现,3月份之后预计经济活动可望逐渐恢复。

  一季度完全放开边境管控的话,二季度经济基本可以回归正常水平。当然,各行各业能否都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可能还要观察一段时间。毕竟持续了三年的疫情,已经改变了不少生活和工作方式,我们一时半会儿可能还很难摆脱疫情的烙印。

  观点2. 四大因素制约居民消费 可向低收入群体发放消费券

  制约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个:第一,疫情因素。疫情压制了衣食行、娱乐休闲、旅游度假等多种消费;第二,收入减少。尤其是1亿个体工商户和2亿灵活就业群体;第三,财富缩水。例如,今年11月公布的《福布斯》2022中国内地富豪榜显示,上榜者的财富总额从去年的1.48万亿美元下降至9,071亿美元,跌幅达到39%,主要原因是公司股价出现了整体下跌,这一原因可能也影响高净值人群的财富;第四,悲观情绪。疫情三年的打击以及全球经济明年预计增速将低于今年,不少消费者不愿意消费。

  刺激消费总的来说就是提高收入、稳定预期、取缔限制。提高收入的前提是明年把经济增长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争取5%-6%的GDP增长。经济增长恢复了,社会各个群体的收入就能稳定下来;此外,宏观政策也应该尽量避免大起大落,公司股价稳定了才能创造更多财富效应。取缔限制是指完全放开边境管控以及其它抑制消费的疫情防控措施。

  发放消费券是一种刺激消费很好的办法。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研究发现,和没有消费券时的日常消费量对比,每1元消费券能带动3.5元的新增消费。此外,个人认为,国家应该拿出5000亿元消费券补助给低收入群体和困难家庭,疫情对他们冲击更大。

  观点 3. 黄金期已经结束 但房市并非不重要

  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黄金时期已经结束,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房地产市场不重要,因此政策要慎之又慎。房地产不单影响上下游多个行业,也已经成为了很多城市居民的财富来源,不少居民手里最大的财富是其所居住的房子,而非存款。国家最近在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政策转向,对于这个行业可以来说下了一场“及时雨”,对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尤其重要。

  未来,宏观调控政策只要坚守“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房地产市场就一定能沿着理性、健康发展道路上走下去。舒适、精装修、高质量、绿色节能将成为中国房地产未来发展的方向。

  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宏观分析师 张文朗

  观点1. 周期性政策有望加码 全年经济增长有望达到5%以上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下称“会议”)为2023年经济工作指明了大方向,后续将紧密关注相关政策出台与执行。虽然短期内疫情对经济的扰动加大,但预计2023年经济增长将大概率逐季复苏,全年经济增长有望达到5%以上。

  在“提信心、扩内需”的思路指导下,周期性政策有望加码,结构性政策有望提速,兼顾短期增长与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

  货币政策方面,会议强调要精准有力,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展望2023年,货币政策大致维持宽松,总量政策仍有空间,但是政策性金融的力度可能进一步加大。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疫情的影响显著减弱,经济内生动能大幅改善,货币政策宽松的空间可能收窄。

  财政政策上,会议指出,“将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要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推动财力下沉,做好基层“三保”工作。”预计2023年预算内财政赤字率或提升至3.0-3.5%,新增专项债规模可能高于4.0万亿元。直达消费的政策力度也可能加大。

  除了货币与财政等周期性政策,产业政策方面,会议对于市场普遍关注的数字经济和平台企业也做了重要表述,进一步增强了市场对数字经济与平台企业的信心。从经济学原理上来说,数据具有非竞争性、零边际成本带来的规模经济以及网络效应带来的范围经济这三种特殊属性,使得数字经济的生产效率提升潜能要高于传统经济。数字经济是中国经济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内的重要驱动力。

  房地产方面,近期政策对房地产的支持力度已经加大,在“房住不炒”大方向不变的情况下,会议强调“要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探索长租房市场建设。”政策持续发力的情况下,如果2023年疫情影响显著下降,房地产有望逐步复苏。

  观点2. 消费短期或有波折 复苏是大势所趋 新经济表现将更为亮眼

  海外经验显示,防疫政策调整后的初期经济可能经历扰动,但之后经济大都呈复苏态势,一部分是因为宏观政策刺激,另一方面也是内生性改善。其中,消费在防疫政策调整、疫情形势平稳后,均呈现复苏趋势。

  2022年中国经济还出现了明显的结构转型,这里主要表现为新经济的重要性明显上升。就是说,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正从比较依赖房地产和基建的传统模式向房地产、基建、绿色经济和数字经济等多元模式切换 (如下示意图)。尤其是绿色经济和数字经济的重要性明显提升,这意味着,新经济在加速发展。二十大报告把创新提到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地位”,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创新。

增长从传统模式向新兴模式转换示意图

(注:图中方格大小只是示意图,不代表各个领域占GDP的比重)

资料来源:中金公司研究部

  从新增贷款占比变化来看也是如此。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底,房地产有关的新增贷款占总体新增贷款的比重已由2020年的25%左右下降到了8.5%左右,而高技术产业、绿色经济和数字经济的重要性明显上升。

  具体到细分领域,绿色经济是一个比较广的领域,新能源就是其中的一个子领域。数字化经济也是非常广泛的,包括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5G基站、工业互联网等很多领域,并且每个领域还包含很多子领域。综合来看,随着新经济的重要性不断上升,中长期来看,其将成为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向。

责任编辑:郭晓妍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