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建言献策/中美经贸转入竞合时代\京东科技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

2021-01-28 04:24:1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分析预计,今年中国对美出口虽然难以再现46.1%的增幅,但大概率能够保持稳健。\中新社

  近年来中美经贸关係不断恶化,导致2019年东盟超越美国,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夥伴。然而,2020年新冠疫情扰动全球经贸秩序,中国率先走出疫情阴霾后,成为全球商品供应链的中坚力量,在全球贸易规模萎缩10%的背景下,中国出口增速逆势走高,佔全球比重从2019年的14%大幅跃升至18%。即使是在关税加码背景下的中美贸易也表现超预期,中国对美出口保持了强劲势头:2020年11月,中国对美出口达到46.1%的高增速,全球一枝独秀。展望2021年,中美贸易能否延续强势?拜登新政府上任之后,屡经波折的中美经贸关係又能否重回正轨?

  2020年疫情之下,中美贸易关係一改贸易摩擦下的低迷,表现远超市场预期。截至2020年11月,中美贸易规模达到5243亿美元,比2019年同期增长5.8%,高於中国进出口增速平均0.6%的水平。从出口佔比看,美国是中国第一大出口目的地:1-11月,中国对美出口累计达到4058亿美元,增速达到5.7%,远超同期中国出口2.5%的平均增速;分月度看,三季度中国对美出口增速超过20%,11月更是增长46.1%,创下历史单月最高水平。

  去年出口远超预期

  在笔者看来,疫情之下中美贸易之所以逆势上涨,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

  一是美国调降了部分自华进口商品的关税。疫情爆发后,美国国内对防疫物资的需求大增,但由於美国缺乏本土生产能力,导致包括口罩、防护服、呼吸机、清洁消毒用品在内的防疫用品迅速陷入短缺。特朗普政府旋即紧急公布排除清单,将有关中国产品的关税全数免除;之后,美国政府又公布了更多批次的排除清单,将部分食品、化学品、日用品、电机也纳入免征範围。关税清零使得中国输美商品的“摩擦成本”显著降低,对贸易额构成提振。

  二是美国财政政策支持国内消费需求迅速反弹。2020年6月以后,在《冠状病毒援助、救济、经济保障法案》和美联储天量宽鬆的强有力刺激下,美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上升,零售增速大幅反弹,房地产成交和汽车等耐用品销售尤其旺盛,带动房地产后周期消费品销售旺盛;但由於美国生产端仍然受到疫情制约,製造业生产指数同比维持负增长,导致对华电子设备、家居等相关需求大增。数据显示,中国家用电器、傢具、灯具出口增速达到三到四成左右。

  进入11月,美国疫情捲土重来,11月、12月月均确诊为20万例,是三季度的四至五倍。在此背景下,美国的防疫用品需求反弹,织物、塑料、医疗仪器进口加速上升;同时,消费需求缺口进一步扩大叠加楼市火热延续,推动上述中国消费品出口全线上升。这也是11月份中国对美出口增速“上台阶”的原因。

  三是儘管受到疫情影响,中方仍在尽最大努力履行中美贸易协定。自美进口方面,截至2020年11月,中国农产品採购达到规定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全年金额的67%,製成品採购达到51.7%,能源採购达到31%。虽然整体来看,2020年中方履行进度落后於贸易协定,但在疫情的巨大影响下,这一进度实际上是好於外界预期的。事实上,美方也认可中国在履行协议方面的努力。在笔者看来,这不仅归功於中国维护双边经贸关係、履行经贸协议的积极性,还得益於中国较早走出疫情,对於农产品和製成品的需求恢复较快。

  今年贸易保持稳健

  上述分析凸显出美国对中国的依赖不容低估。儘管过去几年,高额关税对双边贸易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在统计数据上,美国也被东盟和欧盟超过,滑落为中国的第三大出口目的地,加征关税越高的商品贸易额降幅越大。但从疫情之下的中美贸易逆势反弹的情况看,中国对美出口的依赖短期内仍难以替代。

  展望2021年,全球经济的关键词仍将是抗疫和复甦。可以肯定的是,2021年上半年,发达国家将试图通过大规模接种疫苗来获得群体免疫能力;但民众接种意愿不确定、疫苗未知的副作用、病毒毒株的变异、发达国家与新兴国家疫苗分配不均,将对疫苗驱动的复甦节奏构成干扰。

  如果随着疫苗普及,美国疫情好转较快,那麼补库周期将继续上行,企业资本支出周期加速启动,对中国的资本品、中间品出口利好较大。如果疫情出现反覆,那麼美联储的坚定宽鬆政策和新一轮财政刺激将继续托底居民商品需求,利好中国消费品出口。中国对美出口虽然难以再现46.1%的增幅,但大概率能够保持稳健,至少能够显著高於2019年贸易摩擦白热化时期的水平。

  中长期视角下,拜登任内的中美经贸关係将更加可预测。从其表态和任命来看,拜登的贸易政策可以明确归纳成三个特点:一是将更多地与外交和内政政策协同配合。二是主动出击,重拾全球秩序的既有主导者角色,在维护规则的基础上塑造於己有利的贸易规则。这意味着拜登政府将努力恢复WTO(世界贸易组织)仲裁机构的作用,同时力图促成与盟友的新贸易协定。三是加入“进步主义”(progressive)色彩,以自由贸易推进劳工利益保护和气候变化等议程。

  这也意味着,中美经贸关係也将从对抗逐步转为“竞争+合作”。从竞争角度看,在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积极考虑”加入高规格的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夥伴关係协定)后,美国与中国竞争该自贸区“盟主”的紧迫性上升,拜登政府很可能提前推动美国重回CPTPP的谈判。

  更广泛地看,中美将竞争全球经贸规则的主导权,两国势必就贸易背后的价值观、劳工标準、技术标準等问题展开角力乃至发生衝突。有鉴於此,拜登至少会在名义上保留大部分对华加征关税,将削减关税作为产业补贴、国企待遇等领域进行后续谈判的交易条件,但有望继续通过关税豁免减轻关税负担。

  另一方面,考虑到两国的经济体量、经济结构以及相对优势,中美贸易的密切合作格局中短期难以改变。鉴於美国的“储蓄─投资”缺口长期存在,美国的经常账户顺差不会主动消失,而中国一直是美国性价比最高的供应商。研究统计显示,中美贸易平均为每个美国家庭节省850美元的生活成本。反过来,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也令美国无法轻易放弃。

  摩擦升级概率较小

  无论如何,中美经贸摩擦再升级的可能性不大,而坚韧的经贸关係也将成为中美其他层次双边关係的缓衝器。在较为稳定、可预测的外部形势下,中国将可以把更多的精力和灵活性政策用来应对国内风险,推动重心从供给侧改革向需求侧转移。与此同时,RCEP(区域全面经济夥伴关係协定)的签署、中欧投资协定完成谈判,中国在逆全球化后的“再全球化”中已佔得先机。而推动更多更高质量的贸易投资协定的谈判,不仅将帮助中国巩固多边合作网络,也将反过来促进国内市场准入、金融治理等领域的改革。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