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生活 > 教育 > 正文

香港出现跨境生退学潮 港教育局将如何应对?

2017-09-04 15:13:00大公网 作者:张韦韦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又到一年开学季,与以往火爆的入学场面不同,今年香港学校正面临着生源不足的难题,甚至有学校出现学生流失率高达72%的情况。

这是本届香港特别区政府的第一个学年,香港教育局将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退学潮?

跨境求学缘何从热到冷?

在香港屯门的兴德学校,今年全校600多名学生有逾一成人退学,近半是小一新生,而逾五十名学生首日缺席,大部分属跨境生。

兴德学校校方公布开学日的学生统计数据,全校共69名学生提交退学信及通知退学,占了全校664名注册学生的一成,其中27人属小一新生。

在天水围“有时限小学”中华基督教会方润华小学,该校早前超额获派488名小一新生,按“账面数”可开设17班。

该校校长陈章华表示,该校往年约有一半新生最终不入学,开班数目会减半。而至开学日该校小一生最终为133名,开设6班,即逾七成人派位后未有入学;如只以跨境学生计,178名注册小一新生中有120人(67%)未有入学,比率明显较往年高。

所谓跨境生,即“双非儿童”,指的是父母皆非香港人,却在香港出生、具有香港户籍身份的儿童。

早前《凤凰周刊》曾报道,香港九七回归中国内地前后,许多内地女性嫁给香港男性,促成了不少跨境婚姻。孩子出生后,很快批准到香港,但妈妈往往要等上十年八载才可以赴港定居,幼儿只好跟着妈妈留在内地生活。因此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就出现过深港学生跨境上学的现象。

在深圳居住的港籍学童为数众多,2012年底深圳方面明确港籍学童只能入读民办学校,无法进入公立学校,不少有意愿让孩子在深圳读书的家长就选择让孩子每天跨境赴港求学。

这些跨境学童的年龄大约都在十三、十四岁以下,最小的才两岁半,有的是父亲为香港居民而母亲尚未获得居港权,有的是父母均为香港居民,但在深圳投资、工作或购了住房。这些学童大多在与深圳为邻的香港上水、沙田一带的公立小学读书,而且多为六年级以下的小学生。每天,这些孩子有的是由保姆接送,有的则是单独或几个搭伴往返于港深之间。

根据香港有关部门的统计,在2015至2016年学年内,跨境学生有28,106人。跨境学童大部分平日里居住在深圳,每天都需要比同龄人早起,过关,再到香港的学校就读,许多人要花费超过两个小时的时间才能到学校。

跨境儿童问题引发社会高度关注,但始终无解决良策。

但在今年,困扰众多深圳跨境学童家庭的求学问题有了突破。深圳市教育局今年4月发布2017-2018学年度义务教育阶段新生招生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出,港澳籍学生可以和非深户籍学生一样申请参加积分入学。

香港教育局如何应对?

深圳出台了新政策,接受港澳生报读深圳的公立学校,这为居于深圳的跨境学童提供了更多的升学选择,也有不少人因此放弃了在香港就读的机会,间接引发了不少收录跨境学生的香港学校出现了跨境生退学潮。

香港教育局局长杨润雄日前探访基督教宣道会宣基小学时回应跨境学生问题。杨润雄表示,自深圳新政策实施后,已估计到有部分跨境生会选择在深圳读书,但当局有责任为香港学生提供足够学位。

被媒体问到会不会出现资源错配?“在资源运用上,我们相信不会有太大的错配,部分学校的学生人数可能会少了一些。”杨润雄表示,整体来说,第一,未必会影响班数;第二,分配未必会过分集中某几间学校。他同时表示,有关影响要待九月初或九月中才能知晓。

杨润雄特别提到,9月中旬教育局会点人头,抽查某些学校的“影子学生”问题。他强调,教育局会根据实际情况和过往经验决定在哪些学校进行抽查,不会指定哪些区或学校。

生源减少后,香港教育局是否考虑对跨境学生重新分配学额甚至缩班?

杨润雄回应,重新分配学位,在二○一七/一八学年并不可行,“分配学额已做了派位,同学已经到有关学校报到。”至于是否会缩班,杨润雄表示,九月中点算学生人数后视实际学生流动再作决定。

责任编辑: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