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对接洽谈活动31日在吉林大学珠海校区举办,吸引约300家投资机构和约800个创业项目团队参加。家健智能药箱、购物“免提王”、便携实验室……香港本地五所高校学生,带着十个“互联网+”创业项目来大湾区寻找商机,题材亮眼,吸引两地学生交流关注。广东省教育厅副巡视员邱克楠表示,举办大湾区创业洽谈活动,是为了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社会投资对接平台。他称,希望加强粤港澳地区的创新创业交流,形成推动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合力。
香港城大毕业生吴朗盟(左)创立了带着互联网思维的“共享空间”项目——“Freedrop免提王”。(卢静怡摄)
本次创业项目对接洽谈活动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香港新一代文化协会等机构协办。在创业项目展示区内,专门设置了港澳学生项目展示区,吸引来自内地58所高校的大学生团队前来交流学习。记者留意到,参展的香港项目不少围绕“互联网+”等新经济理念为主题,其中有在线教育、智能医疗、共享空间、便携式教学器材等多个领域。香港岭南大学大创业行动总监、岭南大学香港商学研究所副所长杨红燕评价称,香港本地学生创业项目的意念,不少是来自对日常生活中的小问题的观察,非常有创意。
在大会现场,投资者与粤港澳大湾区学生 项目进行洽谈。(卢静怡摄)
内地“共享经济”发展如火如荼,今年刚从香港中文大学毕业的港青吴朗盟受启发,在香港发展起“共享空间”计划。带着“免提王”项目参展的吴朗盟告诉记者,作为“购物天堂”的香港,吸引各路游客前来“血拼”。然而,因为战利品太多,不少旅客无奈要拉着行李箱在街上行走。看在眼里的吴朗盟,希望可以减轻这些旅客负担,于是去年开始创立“免提王”项目。“我们在香港找不同的实体店,餐厅、咖啡店、旅馆等,将店铺闲置空间分享给游客出来摆行李。店家的空间不用浪费,也可以零成本带人流。”
香港科技大学iSTEM团队携“人工智能虚拟实验室”参加洽谈对接。(卢静怡摄)
本次参赛的香港项目,有三成涉及教育领域项目。来自香港科技大学陈鹰带来了iSTEM“虚拟实验室”项目,通过将动手实验和学习项目线上化,来增强学生的理解。负责人陈鹰告诉记者,目前虚拟实验室已经与香港多家中小学有合作,有计划通过粤港姊妹配对等牵针引线,进入大湾区市场。
香港高校十个团队参加粤港澳大湾区创业创新项目对接会。(卢静怡摄)
“由于实验设备昂贵,加上缺乏安装条件以及有经验的科学老师,不少学校都没有配备实验室。而我带来的移动迷你实验室,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香港大学吴卓光博士则带来了42LAB“移动实验室”,虽然个子小,但可以承担DNA测序等生物技术试验,里面还有随时可用的实验套件和人工智能电子助手。吴卓光表示,现在移动实验室在新加坡和香港有推广,下一步打算进入大湾区内的国际学校。此外,香港大学还带了另一个“家健智能药箱”项目,解决老人或病人忘记服药的问题。
在认真观摩了内地和香港创业创新项目后,香港新一代文化协会科学创意中心总监黄金耀博士告诉记者,香港和内地学生的创业项目各有优势,通过大湾区比赛交流,可以让两边学生都了解对方。他又指,很多香港创业主题在大湾区都行得通,鼓励香港学生可多尝试到大湾区寻找机会。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