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生活 > 教育 > 正文

史出有因/“铁汉柔情、忧国忧民、文学永远”的辛弃疾

2021-10-26 04:27:1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以“铁汉柔情、忧国忧民、文学永远”的三句话总括辛弃疾,庶几近矣!

  辛弃疾(公元1140-1207年),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山东历城县人。辛的六十八年人生,多元角色,多方成就,既是南宋时代武将,亦是诗词独特出众的文学家。宋与辽金元前后并存,在此分裂的大时代,加之宋代国策是重文轻武,要担当领兵的,更要成为理论与实践都能兼备的武将,谈何容易,但看辛弃疾的“武功”,其军事理论著作《美芹十论》又称《御戎十论》。共有十个篇章,盖分《审势》、《察情》、《观衅》、《自治》、《守淮》、《屯田》、《致勇》、《防微》、《久任》、《详战》,这是中世纪我国的重要军事理论,属超前著作,甚具研究与参考价值,古可今用!当中,详述军事行动上,由精神建设到物器运用,再到军队管理,整套国防国安的军事策略,乃至任人用兵之道,都有论述,殊不简单!

  为官爱民 为将善兵

  事实上,辛弃疾带兵,先后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建立战功,又创制飞虎军,以稳定湖湘地区,平定多起的民间动乱,无疑,辛是一位出色、有为的武将,亦是爱民爱土的,十分胜任的地方官。但碍于自北宋立国,强敌环视,南宋偏安江左。两宋二百多年,分别与辽、金、西夏及更强大的元周旋,始终“战”“和”的两派意见不统一,且相互消耗,致使辛弃疾亦屡遭劾奏,被迫选择退隐。

  辛弃疾的晚年,六十四岁波澜豪情再现,主张南宋北伐的韩侂冑起用辛,任绍兴知府、镇江知府等职,就任镇江知府时,登临北固亭,感怀报国无望,北伐未竟的无奈,写下了传诵千古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而辛词《贺新郎》的“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南共北,正分裂。”以及《兰陵王》:“恨之极,恨极销磨不得。苌弘事,人道后来,其血三年化为碧。”这都是历史感强烈、情义深重、豪壮悲凉却又是忧国忧民的述志之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含金量极重,感情真挚,不朽之作!

  今天,正处于我国民族与文化复兴的年代,却又是中华大地,山河还未统一之关键时刻,欧美列强沆瀣一气,毫无情理、更不守国际法纪的围堵我国,千方百计阻截我国之大发展,民生之大改善!再阅辛弃疾生平,再念其作品,别具现实意义。最后,借用白寿彝的评语:“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然而,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作结,确实,忧国情切,文学永远,道尽辛弃疾一生。

  国史教育中心(香港)校长 何汉权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