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河南商水:12万“巧媳妇” 年创产值46亿元

2019-02-11 19:56:18大公网 作者:戚红丽、刘蕊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作为全国巧媳妇工程建设唯一示范县,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以解决农村留守妇女就业问题为突破口,成功探索出了产业扶贫的新模式。目前,全县大约20万留守妇女中,已有约12万人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年创产值约46亿元。累计带动近2万名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成为全县脱贫增收的主渠道。

 

商水全县共有巧媳妇工程示范基地、企业、加工点585家,稳定从业人数12万人以上 (戚红丽摄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既是筑牢国家发展根基的需要,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基本保障”。贯彻新发展理念,利用当地优势,推动县域经济特色化;培育竞争优势,促进特色经济产业化;优化区域布局,加快产业经济集群化成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抓手。商水县经过科学谋划,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把强县和富民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和农副产品优势,抢抓产业转移机遇,一边依托产业集聚区大力上项目、上大项目,一边把主要精力投入到集中发展农村产业上。 

在深入调研、考察论证的基础上,商水县决定利用留守妇女多、外出务工人员多的优势,在全县大力发展“巧媳妇”工程项目,走特色产业扶贫之路。县委书记亲自兼任全县“巧媳妇”工程领导小组组长,明确规定乡镇党委书记、村支部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发挥党员先进带头作用,以高质量的党建凝聚工作合力。 商水县所有行政村实现巧媳妇工程产业全覆盖,全县涌现出阿尔本制衣、龙巢网业、瑞祥发制品、渔阳渔业等一大批“巧媳妇”工程示范基地、示范企业,共涵盖20多个领域。初步形成渔网编织、服装服饰、无纺布制品三大特色主导产业。全县共有巧媳妇工程示范基地、企业、加工点585家,稳定从业人数12万人以上,人均增收1.2万元,就业人员年收入总计超过10亿元,年创产值46亿元,累计带动近2万名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成为全县脱贫增收的主渠道。 

 戚红丽摄 渔网产业成为商水县“巧媳妇”工程的龙头产业  (戚红丽摄 )

经过几年来的快速发展,渔网产业更是成为商水县“巧媳妇”工程的龙头产业。2018年9月,商水县被中国渔船渔机渔具行业协会认定为中国生态渔网之乡,商水县所生产的渔网占到全国60%以上的份额。商水县县委书记马卫东对记者讲:“为提升产品质量升级,规范行业发展,商水县已着手制定《生态网笼团体标准》,下一步,商水县正在积极推动各相关企业合作重组成立企业集团,降低采购运营成本,增加效益,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并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大力开拓海外市场,目前商水县生产的渔网已销往亚洲、欧洲、非洲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商水县还拟规划建设全球首个渔网特色小镇,打造集商贸、物流、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渔网文化之乡。” 

利用优势资源,建设纺织印染之都 

在河南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多位代表提出河南要从纺织服装大省向纺织服装强省迈进,这其中大而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河南的印染工业是个短板,纵观全省河南没有一家规模以上的印染企业。而商水县不仅拥有充沛的电力、热力资源、水资源,同时也是纺织服装重要的产出地。经过多方考察,商水县决定引进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最科学的规划高标准建设河南最大的纺织印染产业园,建成后将使河南的纺织印染行业迈上新台阶。 

        责任编辑: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