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网攻中国“授时中心” 美国阴谋被粉碎

2025-10-20 05:02:28大公报 作者:赵一存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左图:科研人员在授时中心时间频率基准实验室记录数据。\新华社;右图:图为陕西省西安市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国家安全部19日通报一起近期破获的美国对中国发起的重大网络攻击案,掌握美国国家安全局网络攻击入侵中国国家授时中心的铁证,粉碎其网攻窃密和渗透破坏的图谋。据介绍,国家授时中心为国家通信、金融等关键领域提供高精度时间服务,若遭破坏,会导致通信故障、金融紊乱等严重后果,背后是科技与国家安全的较量。美国国安局专门部署新型网络作战平台,通过42款特种网攻武器实施高强度攻击,意图破坏核心设施。国家安全部指出,“铁的事实证明,美国才是真正的‘黑客帝国’,是网络空间的最大乱源。”

  据了解,国家授时中心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承担“北京时间”的产生、保持和发播任务,为国家通信、金融、电力、国防等行业领域提供高精度授时服务,还为测算国际标准时间提供重要数据支撑。中心自主研发世界领先的时间自主测量系统,还建设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即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相关设施一旦遭受网攻破坏,将影响“北京时间”的安全稳定运行,引发网络通信故障、金融系统紊乱、电力供应中断、空天发射失败等严重后果,甚至可能导致国际时间陷入混乱,危害损失难以估量。

  某境外品牌手机短讯服务存漏洞

  经国家安全机关调查发现,美国国安局针对国家授时中心的网攻活动蓄谋已久,呈现递进式、体系化特点。2022年3月25日起,其利用某境外品牌手机短讯服务漏洞,秘密网攻控制中心多名工作人员的手机终端,窃取手机内存储的敏感资料;2023年4月18日起,又多次利用窃取的登录凭证,入侵中心计算机,刺探中心网络系统建设情况;2023年8月至2024年6月,专门部署新型网络作战平台,启用42款特种网攻武器,对中心多个内部网络系统实施高烈度网攻,并企图横向渗透至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预置瘫痪破坏能力。

  国家安全机关发现,美国国安局网攻活动多选在北京时间深夜至凌晨发起,利用美国本土、欧洲、亚洲等地的虚拟专用服务器作为“跳板”隐匿攻击源头,采取伪造数字证书绕过杀毒软件等方式隐藏攻击行为,还使用了高强度的加密算法深度擦除攻击痕迹,为实施网络攻击渗透活动可谓无所不用其极。针对美国国安局的攻击,国家安全机关见招拆招,固定美方网攻证据,指导国家授时中心开展清查处置,斩断攻击链路,升级防范措施,消除危害隐患。

  美国危害全球网络空间安全

  国家安全部指出,近年来,美强推网络霸权,一再践踏国际网络空间规则。以美国国安局为首的间谍情报机关任性妄为,持续针对中国、东南亚、欧洲及南美洲等地实施网攻活动,入侵控制关键基础设施,窃取重要情报,监听重点人员,肆意侵犯他国网络主权和个人隐私,严重危害全球网络空间安全。

  不仅如此,美还惯于利用其在菲律宾、日本及中国台湾省等地的技术阵地发动网攻,从而达到隐藏自身、嫁祸他人的目的。同时,美还贼喊捉贼,屡屡渲染“中国网络威胁论”,胁迫他国炒作所谓“中国黑客攻击事件”,制裁中国企业,起诉中国公民,妄图混淆视听,颠倒黑白。国家安全部指出,“铁的事实证明,美国才是真正的‘黑客帝国’,是网络空间的最大乱源。”

  大数据国家战略计划联盟发起人、360集团信息保安专家邬玉良向大公报记者表示,近期美国针对中国国家授时中心的攻击,是其对华网络窃密、干预、袭扰的最新升级,标志着中美无形战场已从传统领域延伸至高科技核心领域,“时间战”成为其中典型且关键的形态。中国需强化全民安全观,同时构建“全民防御体系”。

  专家解读 | 揭秘境外“时间战”:科技与安全的较量

  据微博视频号“玉渊谭天”报道,最近国家安全机关披露了一起案件,被攻击的目标不是银行,不是电网,而是国家授时中心。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是中国的“时间总管”。人们手表上显示的北京时间,手机的倒计时,电脑的系统时钟,都听它指挥。

  授时中心有多台原子钟组成的“鐘群”,24小时不眠不休,通过长波、短波、卫星、光纤、网络,把标准时间送到全国每个角落。地铁刷卡,手机通话,金融交易,电网调度,全靠它在背后校准节拍。

  如果一个国家不“守时”会怎么样?举个例子,金融交易系统对时差极度敏感,哪怕几毫秒不同步,一笔千百万的订单就可能卡死。更糟的是,黑客一旦掌握系统时间延迟,就能在你下单之前提前偷跑结算,毫秒之间财富蒸发。熟悉安全领域的专家表示,时间战这个概念在现代战争中十分重要。

  构建立体授时系统 将时间牢握手里

  网络安全资深专家左晓栋说:“我们研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的时候,就有专家提出来,将来打起这个网络战,外军首先攻击的就有可能是我们的授时系统。现在社会,我们是一个网络上的社会,授时系统乱了,你打仗都打不了,什么北斗啊,什么指挥控制系统就全都乱了。”

  “境外攻击不是调慢几只鐘这么简单。”从系统层面,让网络瘫痪,电力崩溃,交通混乱,还有军用层面,如果导弹制导、卫星导航、部队通信的授时被干扰,其实就是在动国家的“神经中枢”,这背后是科技与安全的较量。

  如今,中国构建了长波加光纤加北斗的立体授时系统,相当于给时间加上了多层保险锁,把时间牢牢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特稿 | “北京时间” 中国自造

  “刚才最后一响,北京时间7点整。”这声熟悉的报时,藏着中国人半个多世纪的坚守与突围。

  新中国成立之初,徐家汇观象台依靠法国传教士留下的老式摆钟守时,报时水平落后全球。直到年轻的叶叔华,这位后来的“北京时间”创制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团队创立综合世界时系统,1966年终于让“北京时间”实现自主测量。此后,为了给导弹、卫星供时,在陕西蒲城的荒山里,第一代授时人用肩膀扛起钢筋水泥,在山洞里建起短波授时台。1971年元旦,来自中国腹地的“北京时间”首次发播。然而,当时中国仍需依靠东京报时台校准。

  铯原子钟技术难如登天,美国严防死守、后来干脆禁售。直到青年学生张首刚从法国学成归国,为了祖国需要一头扎进实验室。2017年,中国首款激光抽运小铯鐘问世,次年便顶住美国禁售压力远销欧洲。

  如今,中国不仅能自主研发授时核心设备,更造出世界首台空间光鐘送入空间站。“北京时间”的每一次突破,都是“中国自造”的生动注脚,守着精准的分秒,筑牢国家自强的底气。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