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学者批反对派为“港独”护航居心叵测 分裂言行不受结社自由保障

2018-07-22 03:16:13大公报 作者:庄恭诚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时评文集《香港超越内耗》举行新书论坛,该书收录多位作家对“港独”主张予以驳斥/记者何嘉骏摄

香港时评文集《香港超越内耗》昨日举行新书论坛暨签名发布会。该书收录了15位作家撰写的70馀篇分析评论文章,其中有文章循政治、历史、教育、法律等角度,对“港独”歪理予以驳斥。对于反对派与多个“港独”组织昨日声援面临被禁的“香港民族党”,多位作者认为,这显示“港独”主张背后确实有行动支持,批评反对派为“港独”护航,强调分裂主义言行不属言论自由与结社自由范畴。

由亚洲周刊、零传媒、明报出版社联合出版的《香港超越内耗》一书,昨日在湾仔会展举办的2018香港书展发布。全书分为五个章节:“唯我独尊的‘孩子’”、“只剩‘颜色’的革命”、“荒腔走板的香港政治”、“被偏见掩盖的中国”、“跳出内耗的漩涡”。

宣传“港独”或犯刑事罪

书中亦论及过去在校园内、社会上发生的“港独”事件,包括多间大学中屡次出现的“港独”宣传品、违法“占中”导致国家观念受挫及“港独”意识抬头等。作者之一凌多多在书中分析指,基本法赋予的言论自由权利并非无法无天,而是受法律和道德约束,例如张贴“港独”宣传品,就可能触犯刑事罪行条例第九条中的“煽动意图”,亦不符基本法第一条“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多位作者昨日在会后接受传媒访问时都批评,反对派与多个“港独”组织游行、反对政府取缔“港独”团体“香港民族党”,做法并不可取。

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教授雷鼎鸣认为,有人在“香港民族党”面临被禁止运作之时仍不收敛,甚至高调出面护航,这再次证明,“港独”并非仅有口讲,更有实际行动。他直言,“港独”完全是死路一条,根本不值得讨论,但可能对社会造成极大破坏,因此支持警方采取行动,相信必要时法庭会对违法的“港独”言行作出适当判决。

市民希望求发展求稳定

教育评议会主席何汉权强调,无论从历史、文化还是法治角度,“港独”都不可行,尤其是违反基本法和国家宪法、违背大部分香港市民的意愿,昨日有政党、团体以实际行动,公开对面临被依法禁止的“港独”组织表示支持,这种做法绝不可取,相信大部分市民都希望求发展、求稳定,而非搞对立、对抗国家及制造乱局。他认为,分裂主义言行并不属于言论自由与结社自由的范畴,在如今保安局明确表态、采取行动的情况下,教育局等政府部门都要站出来,即使只是少数学生误入歧途,社会都有责任施以援手、讲明此路不通。

探讨港出路 两地互补发展

在《香港超越内耗》一书的发布会暨论坛上,一众书中作者探讨了香港现有问题与未来出路,涵盖政治乱象、教育缺失、内地与香港互补发展展望等。

亚洲周刊总编辑邱立本表示,违法“占中”化解多年后,今天香港社会的内耗情况有所好转,但仍存在深层次矛盾,例如:房屋问题令有能力的年轻人住不起,但却有人在楼市中获取利益,这导致了香港的世代矛盾。

专栏作家屈颖妍指出,目前香港教育系统存在一个问题,即对学生的是非观念教育不足,不敢直接批评和指正学生的错误言行,以至于当社会上不同人对香港的核心价值各自演绎,年轻人便容易受到不正确的影响。

浸会大学协理副校长(外务)杨志刚认为,校园为了百花齐放,而对言论自由持开放态度,但究竟哪些是杂草、哪些是芳草和百花,最终的界定离不开法律权威,在美国是美国宪法,在香港就是基本法和国家宪法。

不能单方面放大“两制”

香港专业人士协会会长陈建强表示,香港与国家的发展水平已出现交叉点,相比起改革开放初期,香港被内地城市视为榜样,如今内地不少城市的发展都出现超越香港的迹象,香港要反思,这是否内耗导致的情况,也要认清今天香港不能再单方面放大自身价值和“两制”,而要意识到香港拥有国家这一坚实后盾,甚至得到新加坡等类似地方的羡慕,如今香港与内地融合,不能抱有谁比谁大的心态,而要在合作发展中互相借鉴。

传媒人潘丽琼希望政府找准社会深层次矛盾与内耗的症结,处理好不同的社会问题,除了一手硬,更要一手软、配合疏导的方式,避免野火烧不尽的局面。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