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在港两院院士建言

2021-06-10 04:23:3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叶玉如

  中国科学院院士、粤港澳大湾区院士联盟理事会主席

  •香港要加强人才培养,在科研领域作出更大贡献,更好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乃至国家的整体发展蓝图。香港要进一步在国家的支持下,增设更多科研机构,长远保持好在国家科研前沿的优势领先地位。希望粤港澳大湾区院士联盟能凝聚好所有在港院士,为国家发展作出更大努力。

  张 翔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基础研究首重源头创新,希望中央政府与特区政府能多投放资源,助力香港保持基础研究优势。香港社会的整体产业生态有待进一步调节,以形成更多样的行业分布。科研工作者要发挥表率作用,培养青年学生的冒险精神,让科研学习风气更为浓厚。

  支志明

  中国科学院院士

  •香港是国家科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香港科学人才出类拔萃,在基础科研等领域为国家贡献力量,希望国家出台落实更多政策,为香港科研人才打强心针。香港成功吸引到不少高水平专才留驻,相信充足的人才资源储备,有利於本港未来科研发展良性循环。

  叶嘉安

  中国科学院院士

  •香港要继续加强STEM教育,创造更多岗位,为年轻人提供合适的舞台施展才能,助力再工业化顺利推进。在鼓励行业继续创新之余,亦希望中央与特区政府就内地科研专才赴港出台便捷措施,如考虑在出入境政策上,发放专用通行证,方便两地人才交流。

  刘允怡

  中国科学院院士

  •香港目前对科研的投入、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仍有待提升。科研发展不是跟跑,必须是领跑,希望政府等社会各界用实际行动鼓励源头创新。

  郑耀宗

  中国科学院院士

  •大学要成为学系与行业之间的纽带,确保培养、输送高质量科研人才,让香港在国家科研发展中贡献更多正能量。

  黄乃正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科院院士中,从事化学研究的比例最高,这其中港人更高达8位,可见香港化学专业的优秀。香港的科研人才培养要从小学抓起,鼓励学生多问“为什麼”,更要培养他们的冒险、批判精神。对於科研从业者来说,技术很重要,人文修养亦不容小觑。

  任咏华

  中国科学院院士

  •目前香港投放予创科局分配的资源,未能很好地落实到院校进行研究的前沿需要上,例如,现行教资会辖下研资局所分配到的科研发展项目资源,与30年前情况相若且额度甚少,此外,院校内用於科研实验的设施并不先进。对於上述情况,必须进行改善。

  谢作伟

  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家重视源头创新,令一线研究者充满自豪感。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香港外购化学仪器、材料等有一定的程序要求,致使购买过程需时几个月甚至更久,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研究进度,甚至打击本地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希望特区政府勿忽视相关现状,落力为科研人才提供更广阔空间。

  李焯芬

  中国工程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家有能力创新,并做到领先世界。过去,香港工程师研发的“泥钉”技术,能够有效防止山泥倾泻发生,现时“泥钉”技术已推广到更多地区广泛应用,可见香港对国家发展的正面贡献。

  徐立之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特区政府在创科方面已承诺投放的资源超过1100亿元,但是真正投到院校的资源甚少,且在资源分配时,容易落入“耳顺”的思路怪圈,比如,“名字比较好听”(即表面上符合社会关注或国策热点)的公司、项目等较易得到资源分配,建议引入“同行评审”机制,由专业人士互相评审。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